布魯塞爾(Brussels)—滑鐵盧(Waterloo)—巴黎(Paris)

        今天起個大早開車前往巴黎,路上經過滑鐵盧古戰場,車才剛停好,竟然就開始下起大雨來,但還是得冒著寒風往山上爬;到達Lion Hill的石獅之階梯大約有兩百階,頂著狂風暴雨爬起來實在不太輕鬆,登頂時兩人早已上氣不接下氣了。但登高望遠,視野非常寬闊,舉目所及盡是一大片連綿不絕豪無遮掩的平原,在此緬懷兩百年前景況,可想像當時戰役的慘烈,只是一將功名萬古枯,此役戰敗,叱吒風雲的拿破崙只得終身流放,令人不勝唏噓。

    在開往巴黎的路上,天氣開始放晴,鄉村田野的景色,襯著藍天白雲,清翠高大的樹木,遍開的黃色油菜花,零星散佈的綿羊,構成一幅絕美的風景畫,令人心曠神怡,難怪無法忘懷這種在歐洲開車馳騁的快感。路上順便小試車子的性能,油門踩底發現開到180km/hr就上不去,可是引擎的轉數卻只有四千多轉,似乎還有更快的空間,不知以後是否還有機會再測試一下? 順道還加了油,發現這台車吃起油來不像1800cc,倒像是3000cc的車子。

    進了巴黎,竟下錯交流道,歷經千辛萬苦,好不容易才找到Lux Hotel,接待的年輕人英文不太好,把老闆娘找出來才搞定了住宿和停車問題,順便取消4號、5號兩天的訂房;但就在這個空檔,竟被後面的老外搶走停車場的車位,虧秀紋辛苦的停好車,我還把車開走,最後繞來繞去都找不到車位,只得把車直接開去市中心,晚上才能回家停車,這下坐地鐵的如意算盤只能打消了。想說今天乾脆先去羅浮宮(Palais du Louvre),結果路上碰到五一勞動節,到處有遊行及交通管制,繞了半天才終於抵達;還去記憶中的麥當勞吃完午餐,就在兩人準備好好的給它逛一整個下午時,沒想到羅浮宮美術館(Musee du Louvre)今天竟然不營業,更扯的是連杜樂麗花園(Jardin des Tuileries)都關門,這什麼法國人啊!!

       羅浮宮大概可分為三個主體,最東邊也是現存最古老的部分,稱為方形中庭(Cour Carree);中間以玻璃金字塔為中心的廣場,則稱拿破崙中庭(Cour Napoleon);西邊以騎兵凱旋門(Arc de Triomphe du Carrousel)和花園為主的是騎兵廣場(Place du Carrousel)。至於羅浮宮的由來,是西元1190年法王菲力浦宮奧古斯都(Philippe Auguste)為保衛當時的繁華地區左岸,免受維京人的擄掠,建立一座有高塔及圍牆的防禦城堡;至1360年時查理五世將此改為皇室住所,正式開啟羅浮宮的輝煌歷史,建築師皮爾(Pierre Lescot)15世紀鐘為羅浮宮設計的門面,就是巴黎第一個文藝復興式建築;之後16世紀的法蘭西斯一世和亨利四世,17世紀的路易十三、路易十四都擴建過羅浮宮,直到1682年路易十四遷居到凡爾賽宮為止,羅浮宮在改朝換代的洗禮下,累積了許多藝術品;1793年路易十六上斷頭台,革命政府抓住這個新共和政體創造的機會,將皇室收藏品充公,羅浮宮從此由皇宮變為公共美術館; 法國大革命後,拿破崙一世及三世在羅浮宮辦公,故再興工程,至此確立了羅浮宮四邊型的大致格局,1871年巴黎公社暴動事件,杜樂麗宮被燒毀後僅剩下花園,政府決定不再重建,羅浮宮就變成現在的ㄇ字型。

    既然要來的景點都沒開,只好沿著羅浮宮往香榭里榭大道(Avenue des Champs-Elysees)前進,但在離開之前,還是趁天氣好先跟廣場上的玻璃金字塔與騎兵凱旋門(Arc de Triomphe du Carrousel)照張像,以防萬一。騎兵凱旋門俗稱小凱旋門,是拿破崙在18061808年之間所建,本來是杜樂麗宮的主要入口,然而法國大革命期間火燒杜樂麗宮,殘留遺跡就是杜樂利花園和小凱旋門;整個小凱旋門流露強烈羅馬風格,與戴高樂廣場上的凱尋門一樣都是以拿破崙盛世和戰爭為主要題材。粉紅色的玫瑰大理石上刻畫拿破崙的強盛軍隊,拱門上的四匹青銅戰馬原是拿破崙從威尼斯擄得的戰利品,正品已經在1815年歸還,現在拱門上的是複製品,青銅戰馬旁是鍍金的和平和勝利女神。小凱旋門為一個三重拱門,中央一個拱門較大,看起來不雄壯但很美,兩側分別是八根科林斯石柱,門前門後有六個浮雕,門楣正中是八個拿破崙時代的士兵,門的最高處有八匹奔跑的駿馬,中央是拿破崙的雕像,這些都是後來加上去的;不過可惜的是,小凱旋門上的八匹奔馬,原是拿破崙擄自威尼斯的戰利品,現在所見的已是仿製品了,真品已永遠收藏起來了,但真品真正的主人卻是君士坦丁堡人,威尼斯從十字軍東征的軍人那兒弄來。

    經過協和廣場(Place de la Concorde)時,這才發現原來那根柱子是從埃及運來的,來了四次巴黎,總算有點長進。這座歐洲最美、最富歷史的廣場之一佔地84000平方公尺,原本只是賽納河(la Seine)畔的一片沼澤地,1755-1775間闢建成路易十五廣場,路易十五敕命卡布裏葉(Jacques-Anger Gabriel)設計廣場以便放置他的銅像;但20年不到,雕像就被斷頭台所取代,這裡被更名為革命廣場。1873年路易十六上了斷頭台,隨後處決的1300多人中包括了瑪麗皇后、巴依夫人(Mme du Barry)、刺殺革命領袖馬哈的蔻德(C.Corday)及革命領袖但敦和羅伯斯比;1794年恐怖政治時期結束後,此地更名為協和廣場。現在廣場上有兩座噴泉,係仿自羅馬聖彼得廣場的噴泉,八座代表法國八座大成的雕塑,分別由四位設計師設計;廣場正中央最引人注目的方尖碑(Obelisque)是來自埃及盧克索(Luxor)戴比斯神殿(Thebes)前兩座方尖碑之一,乃1829年埃及國王阿理想藉這份大禮獲得法國國王查理十世的支援而贈送的,可是因為運送技術的關係,直到1833年才運到巴黎,這座刻滿古埃及文的方尖碑,長23公尺,重達220公噸,已有超過3300年的歷史,碑文主要是描述拉美西斯二世、三世的功績。 

       走了大約4公里的路,終於看到Louis Vouton的旗艦店,可惜今天沒開,無緣一賭這服裝界的聖殿;就在這時天空又開始下起雨來,難道不可以一整天放晴嗎?? 先到麗都(Lido)訂好下星期一的票,算起來一個人要價90€,還真的蠻貴的! 不過聽說自從紅磨坊上映後,現在一票難求,真是時勢造英雄,但個人還是覺得麗都較好看。既然下雨,乾脆找家店喝下午茶,本想到拉朵蕾(Laduree)—這家號稱香榭裏榭大道上最美的咖啡館,到了門口看了菜單,發現吃個鬆餅+咖啡,兩個人要超過20,乾脆把錢省起來改去Quick吃晚餐,大鱈魚堡餐+霜淇淋才7但比起台灣,法國還真是個燒錢的國家。

    吃完晚餐,雨也停了,再往加尼葉歌劇院(Opera de Garnier)方向走去,路上經過位於巴黎八條主要大道交會處的瑪德蓮廣場(Place de la Madeleine)上的瑪德蓮教堂(La Madeleine)1764年這座希臘神殿式建築即已落成,但直到1845年才為教堂之用,教堂正面由數十根高達30公尺的希臘柯林斯式石柱支撐,長方形教堂長108公尺、寬43公尺,呈現出相當對稱和諧的古典美,高大厚重的浮雕青銅大門上雕繪的是聖經「十戒」的故事,這座教堂是巴黎最知名的歷史建築之一。拍完照後往歌劇院的路上,高級精品店陳列兩旁,無奈遇上假日,還是只能做window shopping,頗為可惜。接著在歌劇院前面佇足欣賞,這棟華麗建築是加尼葉(Charles Garnier)為拿破崙三世設計的,1862年破土,普法戰爭期間與1871年動亂時停工,直到1875年才落成;其混合了從古典到巴洛克式的建築風格,自1875年起即成為第二帝國富裕的象徵;歌劇院的大銅頂有千噸重,拱門守著入口,煞是氣派。

    拍完照後,算算這時也走了大約十公里的路,實在是蠻累的,就此決定打道回府;沒想到回家的路上,又遇上交通管制,繞路的結果是迷路,還開到賽納河的左岸去,又多花了一倍的時間才辛苦的回到旅館,終於有那狹窄難停的車位,還好不是我家的Volvo 960Camry 3.0,否則還真不知怎麼辦。晚上洗澡時發現旅館的浴室實在有夠袖珍,轉個身就撞來撞去,不過念在房價只有前幾天的1/2,也就沒什麼好抱怨。明天的計劃是要去凡爾賽或迪士尼,就只能看天氣決定了,拜託老天爺出個太陽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engch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