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Paris)—凡爾賽(Versailles)—巴黎(Paris)

        由於昨天玩的太晚太累,今天出門的較晚,結果一出門就遇上大塞車,開了一個多小時才到凡爾賽宮(Chateau de Versailles),停好車一走進門,哇!! 大排長龍,一直排到下午1點才買到門票,整整排了一個小時,實在是太多人了。但在前庭排隊,剛好可以好好看看整個宏偉的建築,從鑲著金色國王徽記的宮門正對著寬廣的巴黎大道(Avenue de Paris,是當年連接巴黎與凡爾賽宮的馬車道),門外是佔地8.5公頃的宮殿廣場(Place de Armes),左右兩旁的皇室馬廄,當年停有2500匹馬和200輛馬車。在排隊所在處的前庭內,接連有三座內院,首先是內閣廣場(Cour des Ministres),廣場兩旁側翼建築是當年內閣大臣、高級官員的辦公室;第二座內院是皇家中庭(Cour Royale),和內閣廣場之間隔著一座青銅的路易十四雕像,只有皇室成員才有權坐著馬車進入這座內院,皇家中庭的兩側建築,右側連接著接待室,左側則是皇后階梯,連接著皇室寢宮;再往裡走便是大理石中庭(Cour de Marbre)。這位於巴黎西南郊24公里處的凡爾賽宮,是全歐洲最壯觀的園林宮殿,其建立代表著法國國力和王權發展的極致;1668年「太陽王」路易十四以路易十三的狩獵小屋為基礎,勒渥(L. Le Vau)首建的部分後擴建為庭園,1678年蒙莎(Jules Hardouin-Mansart)增添南北翼建築與鏡廳,1770年路易十五增建歌劇廳,勒諾特(A. Le Notre)擴建花園,並以廣闊水景與起伏地勢使對稱單調的地景佈局有所變化。

    進入主建築物內部,首先是王室禮拜堂(Chapelle Royale),是由皇家首席建築師寇特(Robert de Cotte)1710年完成,室內飾以柯林新式柱列、白色大理石、金箔及巴洛克風格的壁畫,路易十六和瑪麗安東妮的婚禮便是在這舉行。接著進入的是國務翼樓(Grand Appartment),其屬於皇宮北翼的建築,每間大廳都以一個希臘羅馬神話人物命名,並有以此神話為主題的壁畫,當年分別為喝酒廳、撞球廳、音樂會廳、遊戲間等用途,內部的雕像及壁畫都值得一看。接下來就是此行的大重點鏡廳(Galerie des Glaces),長75公尺、寬10公尺、高12公尺的鏡廳是整座皇宮最大也最知名的房間,1919年凡爾賽合約在此簽訂,而結束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內部主要以大理石、鏡子和金色雕像為飾,這裡是宮中舉行大型活動和慶祝宴會的場所,整座大廳一面是17扇大窗,另一面是17面大鏡子,使得廳內極寬敞和光亮,加上24座金光閃閃的大燭臺和20座水晶吊燈,在在顯示王室的強盛富有。最後的皇后翼樓(Appartment de la Reine)只包含皇宮南翼的四個廳皇后寢宮、貴族廳、侍衛廳和起居廳,當年的皇后寢宮是為路易十四第一任皇后Marie Therese而建,其後歷代皇后在此產下19位子女,路易十五也是在這的寢宮出生。這次買的票能參觀的景點就到此為止,美中不足的是遊客實在太多了,到處都是人擠人,整個行程花不到半個小時就逛完,鏡廳氣派依舊,但其他房間比起上次來的時候,也許是因為人潮擁擠,感覺上狹小許多。

    秀紋本來想直接趕回羅浮宮,但想想大老遠來這裡一趟,我還是硬把她拖進花園繞繞,但現在竟然還得多花3€才能進得去,這是什麼搶錢的國家!! 且原本是看到外面排廁所的人大排長龍,還想說進去花園排起來較快呢! 這座花園佔地815公頃,從宮殿到花園盡頭長950公尺,整座花園以嚴謹幾何線條排列栽種的林木、筆直的河渠、高大的噴泉塑像為主軸,是典型法式花園格局,代表法式園林藝術的最高境界。皇宮面向廣闊的庭園,宮殿前兩座長方八角形大水鏡,四周雕像圍繞,宮殿兩旁則是花圃綠地,燦爛的米梯季節性圖案花圃(Le Parterre du Midi),一年四季繁花似錦。花園正中央通往阿波羅噴泉(Bassin d’Apollon)的皇家車道(Allee Royale),是一片寬廣的草坪,又稱「綠地毯」(Tapis Vert),兩旁行道樹、雕像林立;位於皇家車道盡頭的阿波羅噴泉,是凡爾賽宮花園裡最壯觀的噴泉,池中央巨大的雕像,表現出阿波羅駕著馬車,在一群海怪鐘昂然而起,將陽光帶到世間的生動景象。不過坦白說句老實話,沒有會噴水的噴水池(看噴水還要另外加錢)之凡爾賽宮,實在只有大而已,大概所謂的法式庭園都是如此吧! 還是荷蘭的花園較對我的胃口。

    出了庭園,覺得還是皇宮的正面較有氣勢,方有君臨天下的感覺,看著正中央的路易十四,當年想必威風八面,睥睨一切。而這時為了省下一小時的停車費,我以跑百米的速度,一路衝回停車場,但還是功虧一簣,只得多花2€停車費。等回到羅浮宮時已是下午3點鐘了,沒想到這麼晚竟然還得排隊(巴黎實在是太多人了,不管是在路上還是在觀光景點,真是完全不輸給臺北);進了羅浮宮,趕緊拉著秀紋先把羅浮鎮館三寶「米羅的維納斯」 (Venus de Milo)、羅德島的「勝利女神」(Winged Victory of Samothrace)及達文西的「蒙娜麗莎的微笑」(Mona Lisa),迅速瀏覽完畢。米羅的維納斯是古希臘雕塑的極品,202公分高的石像,是西元前2世紀的作品,1820年在米羅島被一名農夫所發現;維納斯雕像由兩塊大理石組成,在左腰部連接,平滑性感的上半身與下半部粗糙不規則的衣著形成明顯對比;正面看來,維納斯以右腳為中心,左腿略微擡起,肩部的擺動方向,加上全身一致的螺旋型式,呈現靜中有動的平衡美感,因而成為女性美的永恆典範。勝利女神大約完成於西元前190年左右,1883年在Samothrace出土,一般相信雙翼勝利女神是為了紀念羅德島海戰勝利而創作,其龐大雄健的雙翼屹立在凶險的海面上,浪花撲打濕她的袍子,使袍子緊緊貼在胸前和雙腿上,背後隨風飛揚,充分展現戰役的壯烈和勝利的英勇。蒙娜麗莎的微笑文藝復興全才達文西所畫的蒙娜麗莎是佛羅倫斯的富豪夫人,在其高超的繪畫技巧下,表露出優雅的面容和神秘的微笑,雙手交錯平擺,充滿溫柔、平衡的精神和大方的體態;蒙納麗莎最吸引人的地方除了文藝復興時期的女性美之外,還有背後渲染的山巒、空氣和水,使人的輪廓溶解在光影中,經由相互影響的元素,成就永恆的微笑;最神奇的就是不管從哪個角度看過去,蒙娜麗莎都會對著你微笑。

    但因為今天只開到5點半(難怪3點以後入場票價少3.25€),只得邊走邊跑的逛了大半個羅浮宮,把大部分的重點看完,真累!! 不過雖然已是第四次來,似乎每次皆有新的進步,不論是展示的會場、空間的擺設以及繪畫、雕塑的質與量,真不愧是世界第一的博物館,只可惜今天耽誤了太多的交通與排隊時間,只能匆匆瞥過。出來後,陪秀紋逛了免稅店和羅浮宮下的精品地下商圈,買了一些化妝品就趕緊回家,晚餐就到旅館隔壁的中國餐館打牙祭(Lu Lu推薦),東西還不錯吃,就是稍微貴了些,兩盤炒飯+四盤菜+兩球冰淇淋要價35€,不禁開始有點懷念起台灣的物價來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engch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