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阿姆斯特丹(Amsterdam)

       沒想到5點就醒了,不過看樣子今天是個好天氣,7點吃早餐時餐廳已有很多人,看來大家都是早起的鳥兒,而且中國人超多,頗為討厭!! 在櫃檯問完到電車站的路怎麼走及該坐17號公車後,約8點半出門;出門時秀紋一看到運河就興奮地吵著要照相,不過風景確實相當怡人,尤其荷蘭的樹相當的嫩綠,與台灣的深綠色的樹葉明顯不同。

        到了DAM站下車,映入眼簾的就是壯觀的王宮(Koninklijk Paleis)和新教堂(Nieuwe Kerk),往水壩廣場(Dam Square)走去,竟然發現摩天輪聳立其中,水壩廣場現竟成了遊樂園!! 水壩大道(Dammark)的盡頭就是水壩廣場,早在12世紀這兒就樹立政教中心的重要地位,阿姆斯特丹Amsterdem也因這座在Amstel River上的Dam而得名。在國家紀念碑(Nationaal Monument—為了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犧牲者所建的白色尖方碑),拍了幾張照片後,由於離10點尚有二十分鐘,就先到附近的國家歷史博物館(Amsterdams Historisch Museum—其前身為修道院及孤兒院,1975年才改設成博物館)參觀建築。等繞回杜莎夫人蠟像館(Madame Tussauds Scenerama)時,門口已大排長龍,買了門票照完相之後,坐電梯開始進入黃金時期的荷蘭,燈光與音效作的相當不錯,參觀完後對於荷蘭歷史有了初步瞭解;而在名人蠟像館中,人物做的微妙微肖,我與小布希、達賴、黛安娜、與瑪麗蓮夢露合照,但其中我覺得最像的莫過於達賴喇嘛,站在旁邊還覺得有點怕他突然動了起來!!

       接著我們往有著全荷蘭最大的跳蚤市場的滑鐵盧廣場(Waterlooplein)前進,途中經過南教堂(Zuiderkerk),文藝復興式的南教堂由凱瑟(Hendrik de Keyser)所設計於1603年,是阿姆斯特丹在宗教改革後,首座啟用的喀爾文教會,醒目的尖塔由圓柱、裝飾鐘和洋蔥形圓頂構成,是全市的地標之一,尤其鍾塔相當的壯觀漂亮。在路上還順便逛書店買了巴黎的地圖,這樣今天出門時的目標就已完成三分之二了!! 路上還經過Amstel河上唯一的一座木製吊橋馬格吊橋(Magerebrug),特殊的結構與造型吸引了不少觀光客慕名前來,據稱,當初造橋的建築師就叫Magere,又有一說是一對姓Magere的姊妹分居河道兩岸,因不耐每回長途跋涉只為相會,遂造橋搭接起兩姊妹的情誼;這兩種說法傳揚已久,但沒人證明虛實,Magere在荷文中是「瘦小」之意,頗符合這座橋初建成時的形象,雖然經過1772年的擴建,馬雷吊橋已擺脫瘦狹的舊貌,但它仍不改原名,有趣的是每隔20分鐘橋面便會升起,以便讓船隻通行。走了半天後沒想到地圖騙人! 原來路上早已過了Flea Market,反而走到了植物學家植物園(Hortus Botanicus),就順便在這留下美麗的倩影,再往回走到這號稱全歐最大的跳蚤市場,發現東西樣式非常多,價格也很便宜,但手工粗糙,兩個人都沒有看中意想掏錢的東西。

     回到KFC吃午餐時已1點半了,一份套餐竟要12.15,超貴!! 吃完趕快去逛王宮,結果大出我意料之外,不像以前在法國的經驗,東西非但沒有被搬光,目前反倒維護的不錯,重要的是順便也解決了方便的小問題(省下0.2)。而這個代表荷蘭建築的美麗宮殿是由建築師坎澎(Jacob van Campen)所設計,於西元1648-1655年之間建造而成,因王宮建在溼地上,所以整整用了13659根的樁杵為基底,曾被喻為世界八大奇蹟之一;王宮原是阿姆斯特丹的市政聽,充分象徵了阿城在當時全歐洲富裕的地位;西元1808年,拿破崙的弟弟路易‧拿破崙成為荷蘭王,直到它退位之前都將此處當成王宮。五樓窗頂上的三角楣形浮雕,表現出阿姆斯特丹受海神和海精包圍的繁榮景象;王宮的內部的裝潢十分氣派,金碧輝煌、氣勢雄偉,壁畫與天井的圖皆為林布蘭特的得意門生Ferdinand BolGovert FlinkSijmen Bosboom三人所繪;其中挑高30公尺仿古羅馬議院的民政廳,是王宮最寬敞的廳堂,整座建築內部舖設嵌有東、西半球地圖的大理石地板,和蓋林的史詩雕塑,王宮目前偶爾被當作荷蘭皇室迎賓的官方場地。

       下午再沿著水壩大道走往中央車站(Centraal Station),途中經過伯拉吉證券交易所(Beurs van Berlage)—1903年落成,簡潔的線條和功能式的外觀迥異於19世紀晚期的復古風,現用於音樂會或表演。中央車站是歐洲著名的火車站之一,於西元1889年由兩位建築師奎伯斯(P.J.H. Cuypers—設計國家博物館之建築師)和薑第特(A.L. van Gent—即音樂會館的設計者)共同花費五年的時間建造而成,三座人工小島用8600之木樁支撐結構;車站本身是一座典型的融合荷蘭文藝復興風格和哥德式風采的建築物,車站的雙塔和耀眼的中央部位的設計仿似凱旋門。而隨著天氣轉好與遊樂場刺激的高空遊戲所帶來的人潮,頓時覺得整個城市充滿了遊人,摩肩擦踵,好不熱鬧。到了聖尼古拉斯教堂(Sint Nicolaaskerk),沒看到市徽水手守護神聖尼古拉斯,但倒小聽了一段管風琴演奏,也算沒白走一遭,聖尼古拉斯教堂是由畢雷斯(A.C. Bleys)設計,1887年完工,為新文藝復興風格,教堂外觀肅穆莊嚴,雙塔聳立於舊港天際。

        位於教堂旁的淚之塔(Schreierstoren)原是中世紀防禦城牆的一部分,民間傳說認為,由於妻子到此送別出海的丈夫,往往不禁流淚(荷文為schreien),所以有了淚之塔之稱;1609年哈德遜(Henry Hudson)由此出海,想找尋一條更快速通往東印度群島的新貿易路線,卻無意間發現了北美的哈德遜河,也就是今日的紐約,所以於1927年,淚之塔立碑以紀念他這次的旅程,但現今已改為咖啡館,完全看不出昔日的榮景,令人大失所望。在往回頭路的方向沿著紅燈區逛去,可能是時候太早,還沒開始營業,只看到幾個肥胖黑女人的櫥窗展示,真遺憾!! 又往前走了一段路,發現怎麼又到了阿姆斯特丹大學其建於1877年,前身為1632年設於愛格尼坦禮拜堂的雅典學院(Atheneum Illustre);才發現又走錯路,衡量時間後,最後決定逛逛街及新教堂,不去來茲廣場(Leidseplein)了。

       回徒步區的路上,看到了估量所(Waag),這是由數個小塔組成的阿市現存最古老的城門,建於1488年,原名聖安東尼城門(St Antoniespoort),八角形的外型非常醒目。而新教堂是西元1452年阿姆斯特丹大火後所重建,為哥德式後期風格,教堂內有兩個側廊、藝廊和14個禮拜堂,最重要的藝術品是具有巴洛克風格木雕的講台,這是賓肯布林克(Albert Vinckenbrinck)費時15年雕刻而成,可惜實在不甘願花大錢買門票,只得在外圍遠遠的看。之後與秀紋買了1.02的巧克力&36.2Body Shop,就到王宮的正對面,一棟19世紀建築所改建成的Shopping Center,裡面東西很貴,但在這裡面購物,本身就是一種享受,至此秀紋終於才心甘情願的回家了。抵家前,決定在附近的Osdorp(其為一個大型的人工湖泊)站下車,頂著夕陽,繞著湖邊小徑,倘佯享受歐洲閒靜自然的渡假心情;等回到飯店,已經是晚上7點半了,算算今天竟走了11個小時的路,難怪大腿內側都走到磨破皮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engch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