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歐洲之旅 (4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臺北(Taipei)

    沒想到辛苦的回到台灣,很快的下飛幾跑到行李台等行李,等半天竟等不到,只剩下我一個人沒拿到行李,最後只好留下住址給華航的地勤人員,先出關去跟老爸老媽會合,還好行李在晚上坐荷航的飛機回來,用快遞寄來,當天晚上11點終於順利領到,總算鬆了一口氣,終於完滿的結束這趟45天的歐洲之旅。

mengch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布達佩斯(Budapest)—阿姆斯特丹(Amsterdam)—曼谷(Bangkok)—臺北(Taipei)

        5點準時醒來,開始打包回家的行李,旅途總算到了終點,累斃了,也是該回家的時候,5點半出門,竟開始下大雨,還好計程車也在這時出現,只有淋到一點雨,上了車,告訴司機我要到Ferihegy 2A,但威元認為他們是2B,反正我離boarding time還早,且AB航廈只有200公尺,就陪他們在2B下車,這段到機場的路沒想到也開了半小時,不算太近,等威元check in完,他才發現其實機票原來是寫2A,恰巧歪打正著,省走一段路,6點半跟他們say goodbye後,只好自己一人拖著行李到terminal A,到了以後才發現,MA664航班調後1小時,這下不但得等近6小時才有飛機坐,而且到時只有30分鐘不到可以轉機,萬一delay,就完蛋了!!

    在機場枯坐了3個小時把昨天的日記也補完了,終於可以把行李先送進去,秤重時達23.1kg,還好沒說什麼,進了裡面發現身上的130Ft根本花不掉,早知道就在外面買張120Ft的名信片算了,而免稅店的酒及巧克力又都以歐元報價,算來算去,還是把錢省下來算了。

    又等了2個半小時,終於上了飛機,肚子已餓的咕嚕咕嚕叫了,沒想到馬勞航空提供的午餐竟是生菜沙拉,只好將就將就了。到史基浦機場比我預期提早20分鐘,總算不用那麼趕,沒想到機場超大,跑了5分鐘才到轉機櫃檯,由於太晚報到,只能劃到中間的位置,結果一上機,位置竟被坐了,且老外要用走道跟我交換,那當然作個順水人情囉! 更爽的是後面沒坐人,位置可以一直往後躺;但飛機又delay40分鐘才起飛,只希望能準時回台灣。

mengch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布達佩斯(Budapest)

    早上起床後,竟飄起毛毛細雨,不過還好今天的行程與天氣較無關,心裡也較坦然,第一站是英雄廣場(Hosok tere),從布達佩斯3條地鐵線交會處附近的伊莉莎白廣場(Erzsebet ter),連接到1號地鐵末端英雄廣場的安德拉西路(Andrassy ut),是布達佩斯最賞心悅目的道路,仍保留許多古典建築,國家歌劇院和李斯特博物館也都在這條林蔭大道上,盡頭處的英雄廣場,不僅是紀念匈牙利建國1千年的歷史紀念,也是廣受喜愛的市民公園(Varosliget)入口;英雄廣場建於西元1896年,廣場中央樹立著匈牙利的英雄們之雕像,36公尺高的紀念柱上有天使銅塑,塔下是匈牙利馬札兒民族領袖和6位族長的騎馬像,廣場周圍圍繞著的14名雕塑則是歷代匈牙利國王和重要政治人物。而廣場的兩旁一是國家美術館(Szepmuveszeti Muzeum),一是近代美術館,兩者相襯著中央廣場,煞是壯觀,難怪有那麼多的觀光客佇足在這。

    廣場相接的市民公園則是今早的重點,市民公園面積約有1平方公里,是布達佩斯最大的公園,與多瑙河上幽靜的瑪格麗島大不相同,有溫泉、動物園、遊樂場、植物園,屬於適合各個年齡層的複合式公園;公園被馬路一分為二,一側有一座小城堡,旁有農業博物館,還有一尊無名氏塑像(據老闆說,這傢伙寫了很多偉大的作品),而進入城堡的橋邊還藏著一家餐廳,旅館老闆強力推薦,但比起昨天吃的實遜色不少。逛完這側公園後,又跑到對側,當然是要去泡匈牙利布達佩斯著名的溫泉,其中聖齊尼(Szechenyi)溫泉是最棒的戶外溫泉,佔地廣大,且巴洛克式建築讓你有身在古代宮廷之感,且各種沖泡設施皆有,還附設按摩,只可惜語言不通,只敢去泡戶外溫泉就走了,頗為可惜。

    下午來到國家博物館(Nemzeti Muzeum),為一棟仿希臘神殿之建築,內為匈牙利有關的發展史和珍貴器物,但對歷史不熟,又已沒力,只好走馬看花,隨便亂看了,其實是一個不錯的博物館,相當本土化;國家博物館雖貌不驚人,其實是匈牙利最大的博物館,最值得重視的館藏是匈牙利的傳國之寶─「伊斯特凡皇冠」(真品在國會大廈),伊斯特凡是匈牙利第一任國王,雖然史料至今無法確認伊斯特凡是否帶過這個皇冠,但可以肯定的是,伊斯特凡皇冠的歷史至少可追溯至西元13世紀初,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皇冠之一,因此成為匈牙利王國的象徵金碧輝煌的伊斯特凡皇冠,最大特色是冠頂上微傾的十字架。伊斯特凡皇冠背後也有一段顛沛故事,西元1945年時,匈牙利法西斯黨徒挾帶皇冠至奧地利,最後又落入美國人之手,一直到西元1978年才在盛大歡迎慶祝儀式中重返國門,結束這段國寶綁架記;包括皇冠在內的這些珍貴匈牙利寶物,都特別收藏在光線微昏的展示間中。其他從11世紀到19世紀的匈牙利文物,都分年代收藏於各樓層展區中,地下室還有羅馬石刻遺跡。

    最後又跑去中央市場(Kozponti Vasarcsarnok)(造型頗搶眼)和瓦西街找扥卡伊甜酒,沿著瓦西大街走到盡頭的Vamhaz Korut街,就到了中央市場,乍見中央市場,會以為自己來到了火車站,外觀雄偉渾實,內部挑高透光的光線,加上熙來攘往的人群,幾乎跟大城市送往迎來的車站沒啥兩樣,中央市場除了各種五彩繽紛的新鮮食材外,鵝肝醬、葡萄酒和香料是各攤位最顯目的商品。從市場中央的大樓梯再上一層,二樓可說是瓦西大街的縮小版,所有瓦西大街上看得到的匈牙利刺繡、娃娃、民俗藝品,在這裡一樣也不少,商品擺設和購物環境比瓦西大街更平易近人,還可以享受殺價的購物樂趣。

    匈牙利最著名的酒之一是Tokaj產的白酒,特別是眾人耳熟能詳的Tokaj Aszu,號稱世界三大甜酒,且不外銷;此外,紅酒公牛血Egri bikaver當然也不能錯過,以Eger產的品質最好,經衡量口袋money後,買了一罐甜度3750ml裝和一小瓶dry(完全是不知其為啥酒),剛好把錢花光。

    晚上的芭蕾,竟是馴悍記,不像古典芭蕾那麼優雅,但很熱鬧且有趣,男女主角表情生動,蠻值得一看,順道看金碧輝煌的歌劇院,匈牙利國家歌劇院真正令人嘖嘖稱奇的是內部的華麗觀眾席,以往就是皇公貴族重要的社交娛樂場所,內部雕琢設計極盡華麗之能事,讓參觀者彷彿置身宮殿之中,但比起維也納、巴黎的歌劇院,規模似乎較小了些。

mengch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布達佩斯(Budapest)

    早上直接買了早餐就搭上地鐵往國會大廈,由於要進入參觀國會大廈必須參加導覽團,一到現場,發現排隊簡直是一團亂,有票、沒票、個人、團體全部同一出入口,沒有人在排隊,全部擠在一起,且警衛一次只放三、四個人進去買票,只能說這是一個沒有秩序的國家,還好剛好在10點前買到門票;從布達眺望多瑙河,河畔的國會大廈(Orszaghaz)一定是第一映入眼幕的明顯地標,寬268公尺、高約96公尺的新哥德式雄偉建築,共花費17年的時間建造,結合了許多不同建築特色,於西元1902年大功告成,內部共有將近700個房間,收藏許多藝術作品,戶外更有18個大小庭園。進了大門後金碧輝煌,比皇宮還亮麗,沒想到匈牙利的國會竟然這麼的漂亮,由於英文只聽的懂一半,有些歷史只得鴨子聽雷般的略過,而重頭戲就是位於巴洛克圓頂下的匈牙利皇冠,這分身在布達佩斯有好幾個,今天能見到本尊,當然很值得,只是好奇為什麼頭盔上的十字架是歪的,但這也是其正字標記,而圍繞在此廳樑上有匈牙利歷任國王塑像,十分具歷史意義。

    本來想坐到西站找世界最漂亮的麥當勞,結果坐錯車竟找到歌劇院,就順便上去看有無導覽可參觀,結果大家討論後,決定乾脆買明天的芭蕾舞,看表演順便參觀,花3500買到中場的位置,看起來似乎還不錯,西元1884年開幕的匈牙利國家歌劇院,是世界上最美麗的歌劇院之一,外觀為新文藝復興建築,李斯特、莫札特、韋瓦第等音樂家的雕塑更襯托出歌劇院的古典壯麗。買完票坐回西站,結果找麥當勞又跑進Westend City Center,是一家捷運共築的shopping mall,但在門的裡外兩側,卻有如天壤之別,裡面各式各樣精品,餐廳皆有,完全不遜於西歐頂級大百貨公司,結果就在裡面吃麥當勞。

    午餐後,就坐26號公車進瑪格麗特島(Margit-Sziget),其位於多瑙河中央,既不在布達也非隸屬於佩斯的範圍內,更突顯出她得天獨厚的恬靜氣氛,2.5公里長的花園小島,有溫泉、游泳池、林蔭步道、噴泉。此島為13世紀國王貝拉四世的女兒瑪格麗特在這裡的修道院長大,從此這裡就以她的名字命名,而修道院現已成為廢墟,看完修道院,就到島上的水塔,其實是一座瞭望塔,不過上去後四周都是樹林,反而看不到什麼美景。

    再度回到西站,終於找到世界最漂亮的麥當勞,果然蠻漂亮的,而在回去mall上廁所時,突然發現其中庭噴泉竟然是多重變化的,十分有趣。再搭乘地鐵到聖史蒂芬教堂的路上,竟又被查票,這國家真是不相信人民,還要搞誠實制,真是好氣又好笑;聖史蒂芬教堂外觀恰在翻修,但裡面確非常氣派,巴洛克建築豪華的裝飾,正中央供奉著史蒂芬一世的大理石雕像,另外一寶是花100Ft可看聖史蒂芬的木乃伊右手;來這裡當然要爬96m高的瞭望台,但竟然有電梯,500Ft真是花的太值得了,上面的視野果然棒,整個布達佩斯盡受眼底,只是這裡的市容似乎亂了些,下了塔又跑到旁邊的展示室,內有聖器(相當棒)和一個複製的皇冠。

    晚餐回到瓦西街,找到一家個人自由行推薦的匈牙利菜,便宜超大碗,且口味很適合我們台灣人,dumplings吃起來像碗粿,匈牙利啤酒也很好喝,完全不輸捷克,總之今天真是大成功!!

mengch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布達佩斯(Budapest)

    經過昨天一天的震撼教育,今天大家不但晚起,且一醒來就全身腰酸背痛,到了9點請老闆幫我們reconfirm機票和介紹景點後,先到地鐵站買了三日券,再坐M2到瓦西街兌換,今天換到的匯率還不錯,果然換錢還是要來這裡,而從這裡整個城開始換了樣,還是要觀光區才有人會整理市容。

    吃完午餐沿著鎖鏈橋(為最早連接布達與佩斯之連接)走往布達城,首先先搭城堡山纜車上山到皇宮以節省腳力,城堡山上的布達皇宮在過去7世紀以來,曾多次燒燬、重建,最後以現在的面貌呈現在世人面前,靠近南邊的一端是1820世紀遺跡的改建體,過去曾在戰爭時被炸為碎片,現在都已重修恢復壯麗外觀。布達王宮目前以藝文史物為最大特點,包含了國家藝廊、歷史博物館、國家圖書館和魯道夫博物館幾個部份。今天由於魯道夫博物館沒開,改去國家藝廊參觀匈牙利本土之畫展,國家藝廊收藏畫作超過7萬幅,都是中古到20世紀的匈牙利繪畫和雕刻, 2樓的19世紀繪畫和雕刻,繪畫以人物畫像為主,生動而感情充沛。特別是一樓正面大廳的巨畫,描繪出土耳其戰爭的壯烈景況,是最受人矚目的作品之一;展覽品相當不錯,並不如書上寫的那麼差,反而覺得來得很值得,且還有冷氣和室內樂伴奏(可能只有今天才有)

    接著又跑到飯店老闆推薦的城堡迷宮參觀,這是原位於皇宮城堡下的地窖,被改建為迷宮,裡面放些擺設,和雕像、壁畫,甚至還有紅酒流泉,再配上音樂,蠻詭異但很特別的體驗。再來到馬提亞斯教堂,此為後來的匈牙利國王加冕之處,融合了哥德式、土耳其式、巴洛克式各種風格,極與眾不同,值得來看一次;馬提亞斯教堂原本是布達聖母教會,後因匈牙利國王馬提亞斯在此舉行婚禮而改名,也是匈牙利國王加冕之處。13世紀迄今多次修整,經歷改朝換代的時代變遷,使馬提亞斯教堂從最早的天主教堂,在土耳其佔領時改為回教寺院,之後又加入了巴洛克和新哥德風味,因而成就現在深具特色的教堂。教堂外三位一體廣場上的紀念柱,是18世紀這裡的舊城居民,為了紀念18世紀黑死病的消除而設立的,也是遊客聚集歇息之地。

    而旁邊的漁夫堡幾乎是這裡的地標了,漁夫堡原本是中世紀時,漁夫為了防禦工事所建造之碉堡;另一個傳說是這裡本來是中古世紀時的魚產買賣地,19世紀獨立戰爭時,漁夫們便在此地堅守禦敵,後來便逐漸以漁夫堡為通稱。漁夫堡是欣賞布達佩斯和多瑙河最佳地點,從這裡看整個布達佩斯,視野非常棒,且其本身白色的建築,和其七個尖塔,襯托著這區,從對岸的佩斯看過來,更覺得漂亮,這裡也是眺望對岸國會大樓最棒的地方。

    晚上先到超市補貨,沒想到又買到氣泡水,但晚上吃的中國菜恰位於旅館對面,位置近、口味又合,倒是意外收穫。

mengch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布拉格(Praha)—布拉提斯拉瓦(Bratislava)—布達佩斯(Budapest)

    今晨真是超緊張刺激的,原以為開往Bratislava的車是在家旁邊的火車站搭車,到站後問了站務才發現手上車票印的車站是在十分鐘路程外的布拉格總站,但到了後發現沒有車,又問車站人員,竟然得去Praha-Holesovice車站,還得坐三站地鐵才能到,趕緊提著行李一路狂奔,終於在離開車時間前2分鐘趕到月台,這時已全身冒汗,氣喘如牛了;順利上了車,旁邊坐了一位親切的阿媽,不但請我們吃糖,下車時還幫我整理衣服,嚇了我一大跳。

    在Bratislava車站換完錢,就沿著大路往舊城中心走去,中間先經過Pionesky Palace,為一座巴洛克式古典建築,還頗氣派,透過金色的雕花大門,可以清楚看見皇宮外貌以及侍衛站崗的模樣。每天中午12點,皇宮門口都會舉行小型的衛兵交接儀式。過了舊城的密契爾斯卡城門(Michalska Brana),此座城門建於西元14世紀,原本是哥德式,到了西元16世紀時,改為文藝復興式,西元18世紀初又加蓋巴洛克式屋頂。進入密契爾斯卡城門,呈現眼前一條中世紀風格的石板街道,這條名為密契爾斯卡路的購物街,過了大學圖書館後變成Venturska路,由此左轉可以進入總統府廣場(Hlavne nam)、四月四日廣場(nam.4 aprila)等重要景點。找了家餐廳解決午餐,不難吃,就是太油了些;由於時間有限,這時只好狂奔往山上的城堡,路上先經過聖馬丁教堂(Dom sv. Martina),這座教堂座落在通往多瑙河的新橋旁邊,古老的教堂建築搭配現代化水泥橋墩,乍看之下顯得有些突兀;聖馬丁教堂是西元14世紀所建造的,最初為羅馬式建築,後來成為優美的哥德式,教堂頂端聳立著85公尺高的尖塔,這裡曾經是城牆的一部分。由於布拉提斯拉瓦曾經長期作為匈牙利首都,這段期間、聖馬丁教堂都是匈牙利國王舉行加冕典禮之地,整整有三個世紀的時間,在這座教堂內接受教皇加冕的國王或女王,前後共有11位,但似乎大部分的教堂都沒開放遊客參觀。

    布拉提斯拉瓦城堡(Bratislavsy Hrad)區間位於多瑙河畔的山丘上,城堡樣式為樸素的方正格局,四方角落聳立著高塔,這座城堡在歷史上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西元12世紀時,是一座石頭砌造的古羅馬式城堡,西元1431-1434年間被改建成哥德式要塞,後來為了抵禦土耳其帝國入侵,又加強防備設施。到了西元1635-1646年間又增建4座高塔,成為目前城堡模樣;正當奧匈帝國文化與政治重心,從布拉提斯拉瓦轉移到維也納和布達佩斯以後,這座城堡價值逐漸消失,西元1811年一場大火將城堡燒燬,直到第2次世界大戰之後,才重新建造成今日規模。布拉提斯拉瓦城堡目前已經成為斯洛伐克國家博物館分館,內部收藏有國家重要歷史文物,旁邊還有考古及歷史博物館。站在城堡山丘上,可以居高臨下、俯瞰多瑙河及舊城區景致。而上了城堡後的感想,除了略新,保存相當完整,且從上往下看多瑙河和市區,相當不錯。

    接著趕緊趕回總統府廣場,總統府廣場位於舊城中心,廣場中央有座噴水池,周遭林立著許多西元14-15世紀所建的歷史建築,其中擁有粉紅色外觀的是總統府(Primacialny Palac),懸掛有國旗,融合哥德式巴洛克式風貌的是舊市政廳(Stara Radnica),左側兩層樓綠花屋頂的是歷史博物館(Expozicia historic mesta)。總統府廣場後面還有四月四日廣場,這座廣場是慶祝西元194544日德軍撤離布拉提斯拉瓦所建造的。在總統府廣場旁買了兩個玉署薯娃娃,完成五姨的交待,到此也結束短暫的斯洛伐克之旅。

    而好不容易上了車,等驗票時才發現是要訂位的車,先被罰了10€,車掌還鬼鬼祟祟的把錢握在手上,到了匈牙利又被罰了5€,但兩次都比原來說的錢少5€,完全搞不懂,而這時還有一個可愛的小姐來提供information,沒想到匈牙利旅遊服務作得這麼好;但到了車站轉地鐵,頓時覺得似乎來到紐約,好髒! 好亂! 最後只好回旅館吃泡麵了。

mengch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布拉格(Praha)

    早上因天氣超棒,就直奔高堡,這是布拉格最早的發源地,為普謝米斯之根據地,但現似乎已成為高級住宅區旁的散步路線,而高堡的主要參觀重點為聖彼得與聖保羅教堂(這個國家似乎超愛把這兩個聖人湊在一起),其旁的國家墓園,內葬的是傑克的重要人物,其中以德弗札克最為有名,也是觀光客最常駐足的焦點,有些墳墓的造型相當有趣,還有死者的親筆簽名,這完全不像台灣的墓園那麼陰森;至於教堂則看其祭壇之畫,但與之前的教堂相比,當然是看看罷了,而其另一旁的高堡公園,內有四尊由麥斯貝克所雕塑之像,相當不錯。

    下午就先到猶太區參觀,沒想到門票要500Kc,難怪猶太人會被杜爛,這麼差的參觀環境,還敢賣那麼貴,當然不進去了;就轉向查理大橋的舊城區橋塔,來個登高望遠,風景相當棒,伏爾他瓦河的兩岸美景盡收眼底;下來後又朝向聖阿妮斯修道院,本想看19世紀的捷克藝術,但現已換成中世紀展覽,內容算是同類型歐洲展館中的佼佼者,但沒信教,實在沒啥興趣,而修道院除了墳墓沒搬走,連窗戶都被搬空,第一次看怎麼空的教堂。

    最後又上了火藥門的塔,但風景就差多了,火藥塔(Prasna Brana)11世紀興建舊城時的13座城門之一,也是當時市議會送給國王的加冕禮物,以豐富的雕飾取勝,並非典型以防禦工事為主要功能的城門。17世紀開始成為存放軍火的地方。因而得到火藥塔之名。火藥塔是進入舊城的主要通道,目前是一個小型的博物館,登上火藥塔可以飽覽舊城與新城的房舍街道。火藥塔高65公尺,分為3層樓,售票處在第1層樓,同時展示火藥塔各世紀來的歷史文物;再上一層樓,有更精彩的高塔建築展覽,各式各樣的高塔建築模型與圖片一覽無遺,最高一層是塔上視野最好的地方,還可參觀攝影師Ladislav Sitensky的作品。

    晚餐又跑到昨天那家點了肉串來吃,真不錯;酒足飯飽就去聽布拉格之春的閉幕由捷克愛樂演奏德布希的海和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樂團比起昨天奧斯陸愛樂明顯遜色多了,而壓軸的大合唱反而還不錯,布拉格之旅就在這作完美的結束囉!!

mengch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布拉格(Praha)

    由於前幾天操的太凶,今天大家睡到8點半才起床,又等所有人把錢換完,這時已10點了,只得隨便買個麵包,take away沿著溫塞斯拉斯廣場(Vaclavske Namesti)漫步朝國家博物館(Narodni Muzeum)前進,廣場上的歐洲大飯店(Hotel Evropa),採用相當具裝飾性的新藝術形式,是布拉革新藝術的代表建築之一。布拉格新藝術(Art Nouveau)發源於巴黎,從西元1890年開始風行歐洲,而在西元1900-1910年間在布拉格蔚為潮流風尚,新藝術最大特色為華麗的裝飾,強調優雅流暢的線條,以建築為例,雕刻和繪畫是最主要裝飾形式,女性題材也經常被使用,在當時造成一股流行風潮。布拉格承襲新藝術風格並在許多建築和藝術形式上達到巔峰,歐洲大飯店是代表典範之一。歐洲大飯店建於西元1889年,在西元1903-1905年改建為新藝術風格,飯店內外都展現精細的建築特色,抬頭仰望飯店外頂端的鍍金女神,以及飯店一樓餐廳的各個細部裝飾,如燈飾、吧台、大鏡等,都是新藝術風格的代表。

    而立於廣場盡頭的國家博物館為新文藝復興式建築,西元1890年完成的新文藝復興式建築是此區相當明顯的地標;館藏主要為礦物學、考古學、人類學及動物學等領域之收藏,多為標本,很具教育意義,缺點是有看沒有懂,而館內大理石裝飾倒頗值得一看。

    下午就先到國家戲劇院,其金色皇冠屋頂在布拉格城相當醒目,但內部不對外開放。之後沿著伏爾他瓦河往魯道夫音樂廳(Ludolfinum)前進,魯道夫音樂廳是布拉格最著名的音樂廳之一,也是最富盛名的布拉格之春音樂會的主要場地。魯道夫音樂廳內最有名的是豪華的德弗乍克演奏廳,新文藝復興建築風格展露無遺,是19世紀捷克建築的代表,現在則是捷克愛樂交響樂團所在地,可惜還是進不去,本想再去猶太墓園,但遇上週六全沒開只得回家休息。

    晚餐在廣場旁由Lonely planet(寂寞星球)所推薦的Staromestska餐廳吃飯,味道相當不錯,以其所在位置,價錢相當合理,食物也棒;只可惜今天是世界盃開始的第一天,到處充滿足球暴民,相當可怕。布拉格之春(Prague Spring International Music Festival)是布拉格每年一度的知名音樂盛事,自1946年起每年的512日至62日間,布拉格之春音樂節(Prazske Jaro)吸引全球的愛樂者前來,是歐洲規模最大的音樂節之一;音樂節除了捷克本地及世界知名的音樂家及團體演出外,還有歌劇、芭蕾舞等其他表演,表演場地多在國家劇院(Smetanovo Divadlo)、史麥塔納劇場(Smetanovo Sin)及提爾劇場(Tylovo Divadlo)512日是史麥塔納的忌日,因此總是由他所作的交響詩「我的祖國」在市政廳前揭開音樂節的序幕,在62日時則以貝多芬的第9號交響曲為閉幕曲目。今天晚上的布拉格之春音樂會,是在新市政廳的史麥塔納廳演出,今天是由奧斯陸愛樂所演奏,雖然演奏的樂曲十分近代,頗難懂,但能演奏成這樣,已展現其堅強的實力,而最後的安可曲演出較popular的兩首曲子,完全發揮其水準,2首安可曲加上全部的3首曲子共兩個多小時,超值回票價,唯一缺點是晚上因世界盃足球賽開打,酒鬼變多,只得用小跑步趕回家,好恐怖呦!!

mengch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契斯基庫倫隆(Cesky Krumlov)—契斯凱布達札維(Ceske Budejovice)—布拉格(Praha)

    清早醒來,等待主人準備早餐,沒想到她還特地去買新鮮麵包,相當豐盛,吃得好飽,只好連走帶跑才得以趕上8點的公車到契斯凱布達札維,到了後馬上又轉往赫魯波卡堡(Hulboka nad Vltavou)的車,終於在10點多順利到達了這位於郊外的白色城堡。這座古堡建於13世紀,原本是棟哥德式建築,16世紀時因應流行改為文藝復興式及巴洛克式風格,最後就是酷似英國溫莎城堡的現貌,充滿了童話故事中城堡的夢幻色彩,白色的外觀非常引人注目。

    此堡為原契斯基庫倫諾的家族後改建這裡的舊堡,在19世紀搬遷過來,所以這裡內部的裝飾比較新穎且漂亮,且多以木頭雕飾,這與之前所去的歐洲其他城堡,多以大理石裝潢雕飾有所不同之處,真可說室雕樑畫棟,城堡共有141個房間,其中約有30間開放參觀,城堡內部的裝飾極其華麗,蒐羅了中世紀歐洲各地的骨董精品,還有許多精巧細膩的木雕,非常值得一看;只可惜是以捷克語作導覽,只能自己猜猜、隨意看看。而城堡的花原因花不多,就不像這個城堡那麼漂亮了。但午餐時再山腰吃一家小餐廳,只有一句話形容—Terrific!! Excellent!! 義大利麵+啤酒+聖代折合台幣才100元,又好吃,其他食物也很棒,來這真是太值得了!!

    下午回到契斯凱布達札維,由於書上在這裡只推薦普傑米司拉廣場(Namesti Premysla Otakara II),這是全捷克最大的廣場,就沿著車站前的人行步道,一路逛去,這裡真不愧是南波希米亞的首府,人明顯多很多,商店也較熱鬧,觀光客也不多。到了廣場,發現133 x 133平方公尺的廣場真的頗大,但這裡的人比起布拉格少了好幾倍;廣場西南角是旅客服務中心及市政廳,東北對街則是高聳的黑塔;廣場四周盡是美麗的傳統建築,1樓騎樓下是18世紀的哥德式拱廊,長長拱廊下是商店街,紀念品店最具地方特色的是賣碳心鉛筆及波希米亞水晶玻璃的商店。廣場正中央是建於西元1726年的巴洛克式噴泉,上面雕的是造型粗獷的大力士參孫(Samsonova)屠獅的模樣。市政廳(Town Hall)在廣場的西南邊,原建於西元1555年,到了西元1730年時在原本的文藝復興式外觀上增修巴洛克式的門面。市政廳正門上四座雕像分別象徵著正義、勇氣、智慧和勤奮四種美德,相當引人注目。

    接著又去爬黑塔,塔高約71.9公尺,階梯多達225階,不過登高望遠,雖然這個城市沒有那麼漂亮,但還是值得上來看看,才15Kc而已。五點終於順利登上回Praha的車,還好提早到車站等車,不然又得一路站回家了。

mengch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布拉格(Praha)—契斯基庫倫隆(Cesky Krumlov)

    早上一路急行軍的趕到公車總站時,沒想到往契斯基庫倫隆的車竟大排長龍,最後為了能及時趕到,只得買站票上車(沒想到這個國家的長途巴士還可以買站票,真爛!!),還好站了一個多小時後,中點站剛好有位置可坐,才得以不用站3個小時到契斯基庫倫隆。

    一到巴士總站,往市政廣場的i前進時,先經過了古蹟旅館(Hotel Ruze),差點就衝進去訂房,但在這裡恰好可遠眺古堡,風景相當不錯;Hotel Ruze是契斯基庫倫隆最豪華的4星級旅館,原建於1586年,16世紀時曾是耶穌會學校,後來還曾充當軍營,1889年才改建為旅館。舊城區以市政廣場(Namesti Svornosti)為中心,廣場上豎立著建於1716年的黑死病紀念柱(Plague Column),四周則環繞著色澤柔和的傳統建築,哥德式風格的市政廳位於廣場的東北邊,設有一個旅客服務中心,提供各項旅遊資訊及服務。進了市政廣場,首先映入眼簾的為黑死病紀念柱,這個廣場雖小小的,但小城的可愛,令人感覺蠻溫馨的;找到i選定了住宿點,就先直奔民宿,5個人一晚2200Kc,雖衛浴在外,但房間給人很乾淨且舒適的感覺,且Pension的主人夫婦雖不懂英文,但很和善,跟在Brno遇到的老人家一樣,小地方的人較親切,不那麼冷漠。

    今天早上太早起沒吃早餐,到這麼晚才吃午飯,大家餓到都快不行了,找了一家在河邊的餐廳,點了豬排和薯條、啤酒+聖代,這是來到捷克後吃到最豐盛的一餐,也是最好吃的,在歐洲很少有人能把豬肉不會處理到老掉的。酒足飯飽後,就開始沿著階梯往城堡前進,這個城堡的外觀不像大部分其他城堡,圓圓的塔柱遠遠就可望見,而且外牆上的色彩鮮豔,完全是繪畫上去的,沒有雕塑的神像,非常與眾不同。契斯基庫倫隆這座哥德式的城堡,建在山頂的最高點,不論在市區任何地方抬頭都能望見。城堡由40棟建築物組成,向是契斯基庫倫隆的權力象徵;城堡規模之大,在捷克境內僅次於布拉格城堡。城堡的入口有兩個,一是從旅行團大巴士的停車場沿坡而上,自城堡西側進入;另一個「紅門」(Cervena brana)是較正式的入口,拾階而上便是城堡東面的正門,可以望見圓形高塔(Round Tower),以及現在飼養幾隻熊的乾涸護城壕溝(Bear Pit)。這一區稱為「下城堡」,是城堡區最古老的一部分,建於13世紀的圓形高塔採紅綠相間配色,獨特的造型綜合了哥德式及文藝復興式,相當惹眼,同時塔上也有眺望小城全景的最佳位置。這座古堡本是13世紀的要塞,地勢狹長倚山而建,建築則分佈在上坡道的兩側,地據天險。14世紀開始被豪族收購,改建為富麗堂皇的古堡;其間歷經羅森柏(Rozmberk)、依根柏(Eggenbergs)及史華森柏(Schwarzenbergs)等家族世代增修整建,因此交雜許多種不同的建築風格於一身,但看來豐富和諧並不顯突兀。而參觀古堡一定得參加Guide Tour,總共50分鐘,恰巧有一團日本團,但以英文解說,我們才得以順利進入;參觀行程包括聖喬治禮拜堂(Chapel of St.George)及富麗堂皇的巴洛克式寢宮,最後通往裝飾馬賽克濕壁畫的宴會廳(ballroom)。另外還會參觀許多更早期文藝復興式的房間,穿越兩旁飾有聖徒雕像的洛可可式拱橋(High Bridge),最後在後方華麗的巴洛克式城堡劇院結束行程。城堡內部一如捷克其他城堡一樣,大部分的文物均以亡佚,剩下的文物多屬仿冒品和重新繪製的牆壁與圖畫,但內部的聖喬治禮拜堂和巴洛克式寢宮與宴會廳(內部為畫滿135個人像之大壁畫,畫像人物生動,超級有趣),較值得一看,還有一輛金馬車,超炫!!

    接著買了高塔的票,爬了162階上了塔頂鳥瞰整個城市,伏爾他瓦河蜿蜒流過整個小城鎮,還可看到很多人在泛舟,而整個城市看起來不大,非常集中,但很漂亮可愛,難怪此城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後來又去了義大利式花園、以及迴旋式的露天劇場和夏宮(Bellarie Summer Pavillion),不過比起之前所看過的宮殿,遜色很多。晚餐前又跑去看另一個大地標聖維塔教堂(Kostel sv. Vita),聖維塔教堂在舊城區的東南隅,是捷克非常重要的哥德式建築代表作。教堂在興建之初只有聖壇部分,到了1439年後才陸續增建教堂的主體,內部的石柱、聖壇及精緻的圓頂都很值得一看。教堂的外觀氣勢雄偉,哥德式尖塔高聳入雲,和對岸城堡區的圓形高塔遙遙相望,同為契斯基庫倫隆市區最上鏡頭的地標! 但因裡面正在舉行彌撒,只得隨便看個幾眼,不過還是外觀比內部好看。

    晚餐又換了一家河邊餐廳吃鱒魚,用奶油杏仁調味,蠻好吃的,算是吃過中最棒的口感;今天雖然花了不少錢,但還是玩得很愉快,天氣又好,要不是有點小感冒,晚上就跟大家一起去照晚霞和夜景了。

mengch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布拉格(Praha)—卡羅維法利(Karlovy Vary)—布拉格(Praha)

    早上直奔Florenc車站時,恰好趕上9:00的公車往溫泉鄉卡羅維法利,一路上綠草如茵、風光明媚,沒想到捷克的鄉下還頗漂亮,與布拉格的感覺完全不同,車程則比想像中來的長,開了2個小時,終於來到Karlovy Vary(原義為查理溫泉)。這裡的建築相當小巧可愛,完全沒有身在捷克的感覺,倒像是來到英國的鄉間。卡維羅法利是由特普拉河和奧瑞河交會侵蝕成的河谷,主要的溫泉旅遊區都在特普拉河沿岸,所以在卡維羅法利不必怕迷路,特普拉河永遠是最好的指標。14世紀以來,卡羅維法利曾經歷經幾次祝融之災和洪水氾濫,每次的修繕重建都會為卡羅維法利注入不少新意。現在卡羅維法利仍保留19世紀末的建築風格,呈現復古和新藝術風格。

    沿著特普拉河首先先到卡羅為法利郵局,這是20世紀初奧匈帝國最現代化設計的郵局,現在被捷克政府列為重點文物古蹟,4層樓的建築在白、橙色的鮮明顏色搭配下,更顯華麗雄偉;郵局面對特普拉河4樓的4個雕像,分別象徵郵政、電信、鐵路運輸和海上運輸等4大業務項目。而來這個城市的主要重點,當然就是參觀著名的溫泉迴廊和品嚐這裡的溫泉,一路上先逛到公園溫泉迴廊,建於西元1881年的公園溫泉迴廊,兩個青銅圓頂涼亭連接著白色長廊,溫泉則位於迴廊後方白色建築物的地下室,有一個小通道可連接。這幢白色建築物是卡羅維法利第一個溫泉療養所,於西元1855年完成,曾經有一段時間提供給軍隊使用。這旁邊有德佛札克公園和塑像,德弗札克曾多次造訪卡羅維法利,並在此地獲得許多創作靈感,因此在公園中央矗立著他的銅像,以為紀念。

    再來到了磨坊溫泉迴廊,此為仿新文藝復興式設計,磨坊溫泉迴廊是卡羅維法利最美的溫泉迴廊,由捷克名建築師Josef Zitek設計,布拉格的國家劇院也是他設計的經典之作。磨坊溫泉迴廊花費10年的時間在西元1881年建造完成,原先的設計是兩層樓的迴廊建築,卻因預算不足而改變計畫,最後以新文藝復興設計定案,由中殿、側廊和124根長柱共同組成。廊柱上有12個古典雕像,分別代表12個月份,由雕塑家WilfertSchreiber設計完成;磨坊溫泉迴廊因附近原有磨坊而得名,共包含了5個溫泉,牆壁上的大理石板刻有一首拉丁詩歌,是一位經常造訪卡羅維法利的人所作,旁邊有捷克文翻譯。

    吃完午餐,買了溫泉杯(其底部設計有一小孔,可由把手邊的小口吸到水),就先至市場溫泉,這個白色精細巧的市場溫泉迴廊內有市場溫泉,是卡羅維法利少見的瑞士建築設計,晚上在燈下照射下更是格外動人,雖然沒有磨坊迴廊的雕琢壯觀,但也呈現溫泉迴廊提供人們修養休息的悠閒面貌;這裡有查理四世和市場兩個溫泉,旁邊有銅雕表當年查理四世的狗掉入水坑而發現此溫泉的典故。

    在市場溫泉回廊對面有斯普魯特溫泉迴廊,斯普魯特溫泉(Sprudel)是卡羅維法利最著名的溫泉,以泉水噴出高度最高和溫度最高聞名,也是卡羅維法利最現代化設計的溫泉迴廊;其特色為在一個大玻璃櫥窗內觀賞14公尺高的溫泉噴柱,斯普魯特溫泉溫度高達72度,衝力強大的水柱直上14公尺,在玻璃屋內的觀賞者會有如同在蒸汽室的感受,19世紀時在溫泉上方有特製的防護,西元1975年重建迴廊為透明的玻璃帷幕,溫泉出水口也改建現代化。斯普魯特溫泉除了兩層樓高的高溫溫泉外,還有另外2個不同溫度的出水口位於迴廊另一側,3050度的水溫倒是可以嘗嘗。

    在看完溫泉後,還到旁邊小店買了一個溫泉餅吃,卡羅維法利另一個特產就是大如月亮的圓薄餅,其歷史可追溯到18世紀,這種直徑約15公分的薄餅,因為容易消化,符合在此療養病人的飲食需求,因而盛行一時,原先以手工烘製卻趕不及銷售的速度,到19世紀中開始改為機器生產。卡羅維法利路上到處可看到賣圓薄餅的小販,一片10Kc,但吃起來味道像潤掉的冰淇淋甜筒餅乾。威元還順道買了溫泉酒,墨綠色酒瓶的貝赫洛夫卡酒是卡羅維法利最具代表意義的紀念品,為紀念大衛貝赫而命名;大衛貝赫是18世紀對卡羅維法利最有貢獻的醫生,他首先提出倡導飲用溫泉水輔以散步來治療疾病的觀念,並加以科學分析,使得卡羅維法利成為東歐名盛一時的溫泉鄉。從西元1807年開始製造以來,貝赫洛夫卡酒被譽為卡羅維法利的第13種溫泉,是大衛貝赫的英國醫生朋友Frobrig特別調配而成的祕方,宣稱含有20種以上的特殊配方。

    吃完後就到Hotel Thermal飯店泡泳池溫泉,到露天溫泉泳池要從旅館2樓走廊盡頭乘坐電梯到最頂層,可以感覺到電梯沿著山坡前進的傾斜感,出電梯後右邊就是泳池入口,左邊出去可以到戶外陽台欣賞泳池和周圍風景;這個露天泳池長50公尺,深度為14.5公尺,溫度大約為攝氏29.5度,用肉眼就可看到熱煙漂浮在空氣中,不過雖然說水溫有29,但泡起來還是很冷。

    今天的結論就是溫泉水有夠難喝,像鐵銹水的味道,難怪能治便秘。而溫泉酒更像治跌打損傷的藥酒,真不知以前的人在幹麼? 還好小鎮風情的感覺讓人不虛此行。

mengch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布拉格(Praha)

    早上目標布拉格城堡(Prazsky Hrad),原想好好照些相片,結果竟然一出門就下雨,只得先去國家木偶劇院買票;為了找路就花了一個小時,最後到達城堡時已10點了。今天不知是所有的觀光客都擠來這,再加上一堆小鬼來做校外教學,整個城堡人山人海,摩肩擦踵,真是太可怕了。

    買了All in one的套票,先從聖維塔教堂(Katedrala sv. Vita)逛起,聖維塔大教堂是布拉格城堡最重要的地標,除了豐富的建築特色外,也是布拉格城堡王室加冕與辭世後長眠之所。聖維塔大教堂歷經3次擴建,西元929年的聖溫塞斯拉斯圓形教堂,在西元1060年時擴建為長方形教堂,西元1344年查理四世下令建造目前的哥德式建築,卻一直到西元1929年才正式完工;重點繆舍之窗(為其中最著名的彩繪玻璃)、聖壇、內波穆克的聖約翰之墓(為純銀打造)及皇帝陵寢(查理四世),此間的教堂建築獨具一格,感覺上每間祭壇各有各的風格,不似之前所看,較具整體性,這裡像個大雜燴。接下來參觀的聖喬治教堂較無特別之處,聖喬治教堂是捷克保存最好的仿羅馬式建築,西元920年完成後擴大修建多次,最近一次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教堂的基石和兩個尖塔從10世紀一直保存至今。而舊皇宮(Stary Kralovsky Palac)並不如其他哈布斯家族那麼華麗,反倒相當簡樸,頗出乎意料之外;舊皇宮是以往波西米亞國王的住所,歷任在位者對不同部份進行修繕。整個皇宮建築大致分為3層,入口一進去是挑高的維拉迪斯拉夫大廳,也是整個皇宮的重心,往上層的新領地大廳有許多早期書記的圖像;下層有哥德式的查理四世宮殿,和仿羅馬式宮殿大廳,大多數的房間在西元1541年的大火中受到毀壞,因此部份是後來重建的遺跡。至於火藥塔(Prasna Vez-Mihulka)與舊城廣場的火藥塔一樣,原本都是作為守城護衛的要塞,後來則移為存放火藥之用。16世紀時,國王讓術士居住於此研究煉鉛成金之術,18世紀後改為聖維塔大教堂儲藏聖器的地方,現在則是展出中古藝術、天文學和煉金術文物的博物館,但實在沒什麼參觀價值,而黃金巷(Zlata Ulicka)是布拉格古堡最著名的景點之一,觀光客的擁擠程度與查理大橋不相上下,黃金巷在聖喬治教堂與玩具博物館之間,拐進一條小巷後到了這個小屋林立的黃金巷,宛如童話故事內的小巧房舍,是布拉格最詩情畫意的街道。黃金巷原本是僕人工匠居住之處,後來因為聚集不少為國王煉金的術士,因而有此名稱,然而在19世紀之後,逐漸變成貧民窟。 20世紀中期重新規劃,將原本的房舍改為小店家;可看看武器博物館和卡夫卡之家,卡夫卡曾居住過的22號,目前是一家小巧可愛的書店。

    下午再把皇宮花園(內有貝爾維德宮)和南花園走一遍,這裡的花園實在不怎麼樣,但是站在城堡的制高處鳥瞰整個布拉格舊城就非常震懾了,來布拉格最值得看的就是外觀建築了,可能歸功於其不抵抗侵略政策反倒保護了古蹟。

    晚上到國家木偶劇院欣賞「唐.喬凡尼」的演出,觀光客明顯多很多,音樂雖不變,但內容被改為搞笑版,以迎合時代需要,據說已演出2千多場,但操偶人的技法還是值得肯定,且節目長達一個半小時,還值得一看。捷克的木偶劇(Puppetry)始於17世紀,因此說它是歷史悠久的民俗傳統並不為過;這種演出通常會以絲線拉住木偶表演、甚至製作與真人一樣大的木偶和演員一同演出,兩種演出都相當有趣。因為上演這種「音樂木偶劇」時,音樂演奏和一般音樂會大同小異,但氣氛比普通音樂會生動活潑得多,也比較能跳脫語言的隔閡。

mengch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布魯諾(Brno)—布拉格(Praha)

    清早拖著重達20公斤的行李橫越Brno的舊市區到公車總站,真覺得遠斃了! 順利找到車站後,發現有兩家公司,衡量時間後,選了8點半的車往Praha,不過上車後發現這簡直是台北20年前公車的水準(真懷念尊龍),竟還大爆滿,坐到倒數第二排,今天又遇上多段修路,以致到達布拉格時已11點半了。

    因要到舊城廣場約1公里,故決定搭捷運,地鐵30分鐘內可坐四站票為8Kc,加行李要6Kc,但沒想到出站時竟遇到查票員,才發現原來投的3張行李票,竟只拿了1張就走,ㄠ了半天,最後只得繳400Kc了事,否則得去警局等大使館的人(問題是台灣又沒有邦交!!),結論是其系統超複雜,根本是故意要坑觀光客錢。

    千辛萬苦地終與學弟們會合後,穿越了無數小巷,好不容易找到落腳的hostel,房間還頗乾淨;再出去吃午餐時,還找到supermarket補貨,順便在裡面兌換。每想到又被削,竟要換6000Kc以上手續費才有折扣,這真是一個xxx的國家,字寫那麼小,誰看得到!! 下午就沿著舊城區往小區走,中間最著名的當然就是查理士大橋了! 查理大橋是東歐最古老的石橋,其歷史可追溯至12世紀,於西元1158年建造,西元1342年時因洪水毀壞,西元1357年查理四世委託年方27歲的新進建築師Peter Parler設計一座堅固的石橋,於西元1406年完成。中世紀時,查理大橋是維爾塔瓦河上唯一的橋樑,因此在布拉格居民的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不只是兩岸經濟和交通命脈,也是公眾裁判和處刑的場所。查理大橋著名的聖人雕塑,雖然大多數原品已經移到博物館收藏,橋上的複製品還是值得一看。橋上的雕塑人像共有30個,左右各15個,從1719世紀陸續架設在橋上,大多是波希米亞的守護聖者,或是宗教聖徒和聖母、耶穌的故事。背對舊城塔橋右邊數來第3個,是橋上唯一的木製十字架,17世紀迄今已經有200年歷史。其中最受人矚目的是內波穆克聖約翰(St. John Nepomuk),據說觸摸內波穆克聖約翰基座下與他相關事蹟的浮雕,即可為自己帶來好運。

    布拉格城堡到查理大橋這一區有許多保存良好的精美建築和小巧房舍,特別是涅魯達瓦街(Nerudova Ulice),是從查理大橋步行前往布拉格城堡的必經之途,雖然大多數是商店和餐廳,其中可有不少有趣的建築特色。漫步其中時,記得特別注意門上的標記,在西元1770年阿拉伯數字引進前,這裡利用不同圖案取代門牌號碼作為標記,例如12號的三把小提琴和47號的兩個太陽。三把小提琴創立於西元1764年,也是布拉格著名的餐廳之一。從查理大橋前往布拉格城堡,在橋的盡頭右側有一家相當有名的餐廳三隻鴕鳥(U Tri Pstrosu),是布拉格最昂貴的餐廳之一,牆上繪有三隻鴕鳥的壁畫,說明了布拉格1617世紀蓬勃發展的貿易業。

    晚上吃飯竟然又被偷加15%的服務費,這是什麼爛國家啊!! 回旅館時順便買了黑光劇(Black Theater)的票,黑光劇是捷克戲劇活動中最特殊、知名度也最高的一種。黑光劇的特色是將燈光和色彩作特殊處理,營造出奇幻的效果,因此也有人稱它為「幻象劇」。黑光劇的舞台佈景是全黑的,演員也全身著黑衣或蒙上黑布,台前只以兩盞燈光照射,因此演員看起來幾乎是隱形的。演出時演員手持塗上螢光的道具、或在身體某些部位塗上色彩,讓舞台上顯現出許多奇妙的影像;黑光劇的演員全身都是默劇表演的細胞,他們嫻熟多變的肢體語言,是黑光劇表演的靈魂所在。今天的戲碼—Cat,還不錯看,小小的十人劇團用簡單的道具能呈現出這種效果,相當值得一看。

    這兩天不管電話和報紙、電視頭條都是華航255人空難的消息,真令人難過,回去還得坐華航,唉……

mengch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布魯諾(Brno)—莫拉斯基夸斯(Moravsky kras)—布魯諾(Brno)

    六點一起床,大家就以最快的速度著裝,並冒雨朝火車站前進,終順利的趕搭上6:55的火車往Blansko,到了那邊,又趕接7:35的公車到Skalni Myln,剛好趕在7:50進入當地i買票,還好有事先預約,隨行的港仔就只能參加9:20的團,但要到Punkevni Jekyne(著名的鐘乳石洞)還有2km的路,今天又下雨,只得買8:00的小火車,才能在8:20順利進洞,進入洞穴後,光徒步路程約40分鐘,沿途壯觀的石鐘乳、石筍及石柱地形令人嘆為觀止,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實在太奧妙了,且此地較不會打些五顏六色的燈光,反而遮掩住其原貌;接著是一段20分鐘的地下河流乘船之旅,要不是捷克文不懂半句,這趟旅程真可打120分了。

    中午回到Brno,睡完午覺才心滿意足的朝史皮爾伯堡(Hard Spilberk)前進,還好山丘不是很高,我們買了三合一門票,含監獄博物館、布爾諾市政博物館和瞭望台。史皮爾柏城堡建於13世紀,向來為國王的住所,更扮演了重要的防禦角色,18世紀被改建為軍事要塞和監獄,囚禁了許多不同國家反奧匈帝國的囚犯,第2次世界大戰期間,還被佔領此地的納粹作為監獄之用,目前已設立博物館開放給民眾參觀,卻經常散發一股陰森淒涼之氣氛。在這裡發現一個有趣現象是,其博物館服務人員會要求你一定要按照展示的順序走,不然還不給你進展間,但這裡的老媽媽都超親切,反而是年輕人都很冷漠。至於Brno有關的展覽都看不是很懂,不過服務人員太熱心,害我們只好逛個不快不慢,才不會不好意思。監獄博物館內部多為廢墟重新改建,不過有些歷史意義存在;瞭望台可看整個Brno市,不過這個城是工業城,所以市容實在不怎麼樣。晚上在路邊點了義大利麵+香蕉船+無酒精啤酒,才245Kc且不錯吃,看來捷克食物並不如大家說的這麼差。

mengch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維也納(Vienna)—布魯諾(Brno)

    早上到達南站時,沒想到提早一站下車,只有提著行李走到車站;上了火車,順利找到沒人的座位,火車沒多久就駛往Brno前進了,路途上被驗票兩次和出關及入關,入捷克之入境卡,還是海關小姐幫我填的,但最氣的是問了半天都沒有人要幫我們處理退稅事宜,平白損失了16€,實在XXX!!

    到了布魯諾,我負責顧行李,威元和上容竟可照著Mook的資料找到住宿—Hotel Avion,真是太厲害了!! 其位在自由廣場旁的Ceska路上,就在市中心內,價格也相當合理,雖然沒有豪華的裝潢或擺設,卻是一個不錯的落腳過夜處;但因適逢禮拜六,Change都只開到一點,竟找不到地方可以換錢,好不容易找到一家,還只收cash,只好由我先代墊換了$200,才能付清旅館費。

    布魯諾雖為捷克第二大城,但舊城景點極為集中,加上又住市中心,才花不到三小時,我們就逛完了包心菜市場(Zelny Trh)、自由廣場(Namesti Svobody)。包心菜市場中央的巴洛克式詩壇鯉魚噴泉是本地地標,完成於17世紀後期,傳說以往每到聖誕節時,噴泉池會游出鯉魚讓小販買賣,不過為何取名為包心菜市場卻已不可考。自由廣場則是布爾諾的主要繁華區,周圍有許多商店、咖啡店和餐廳,也是觀光客三三兩兩聚集談天的地點。

    接著到捷克第二大博物館摩拉維亞博物館(Moravske Zemske Muzeum),是捷克最大、最古老的摩拉維亞博物館;摩拉維亞博物館完整而有系統地展現所有摩拉維亞地區的發展歷史和發展過程,特別著重於史前和中古時期,礦石遺跡、生活工具、建築房舍的演進等都非常詳細,但都以捷克文呈現;內容多以摩拉維亞地區的發展史為主,和史前遺跡、礦石介紹等,內容甚豐富,但看不懂捷克文,實在有隔靴搔癢的感覺;值得一提的是遇到一位熱心的老媽媽,親切地用我們聽不懂的捷克文解說,且全程陪伴,但感覺看的好有壓力。

    而聖彼得與聖保羅大教堂(其實只有一個教堂),原為羅馬式後改為哥德式,為Brno最顯著的地標;聖彼得與聖保羅教堂重建於19世紀後期,原址為布爾諾的城堡,由舊教堂改建而成。這個教堂的傳奇故事起源於中午11點的鐘聲,西元1645年瑞典軍隊前來攻打布爾諾,瑞典將軍宣稱如果不能在中午以前佔領整個城市的話,就會撤兵,沒想到11點整,正當瑞典軍隊要爬越教堂圍牆時,教堂鐘聲響起,居然不多不少敲了12下,瑞典將軍以為已經12點了,便遵守他的諾言撤兵,免去一場兵戎之禍,一直延續至今,聖彼得與聖保羅教堂每到上午11點就會鐘敲12下;來到這當然就要去爬塔頂了,雖然要爬124個階梯,不過還蠻好爬的! 順帶一提,教堂正面的彩色玻璃相當不錯。

    之後又去聖馬可教堂,內部雕飾與管風琴反比前者更華麗,正奇怪書上為何未提及,又遇到好心女士請我們看她的畫和喝飲料,Brno人還頗親切;晚餐吃炸雞肉,相當不錯,就是等太久了,明天要早起,真累!!

mengch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維也納(Vienna)

    出門就先往百水公寓(KunstHausWien)前進,其建於1985年,是建築家百水(Friedensreich Hundertwasser)所設計,色彩極為鮮豔,造型不按照規矩,頗有高第的味道,在維也納城中有幾棟他的設計,另還看過一個垃圾焚化爐(Waste Incineration plant Spittelau),相當的具個人色彩且突破傳統。這排怪怪的公寓被維也納人暱稱為「保齡球木瓶房子」,它以不規則的線條區分,卻又奇異地整齊排列,而每一層樓都漆上不同的顏色,公寓頂樓還有一個阿拉伯式的圓頂,裡面的建築也是起伏不平,可惜只能到對面仿公寓建築的紀念品店參觀,最後還花錢參觀了怪怪的地下室廁所,在裡面與小便斗合影留念。

    在回到市中心史蒂芬廣場前,竟然看到有在賣哈姆娃娃,經與五姨以越洋電話參商,買了一個拿雨傘背小豬的哈姆,真的是很cute!! 接著先去卡普欽教堂的皇室納骨所(Kapuzinergruft),地下室為歷代哈布斯堡家族的墓園,包括12位皇帝、15位皇后在內,共140位皇族成員。其中最有名的棺木為瑪麗亞.特瑞莎與其夫婿的雙人棺木,棺木表面刻畫著兩人相互凝視的雕刻,及奧國王朝最後一任皇帝法蘭茲約瑟夫一世及其皇后依莉莎白和獨子魯道夫之墓,幸好裡面觀光客非常多,不然逛起來還挺陰森的。

    看完墓園,趕緊到安卡時鐘(Ankeruhr)參觀這世界最長,長達10m的掛鐘,這個在1917年由法蘭茲.瑪丘所設計,由青銅和銅組合的掛鐘,其在中午12時,所有的12個人偶會配合同時代的音樂一同現身報時,包括羅馬皇帝馬克思.安敦、詩人佛根瓦弟、瑪麗亞.特瑞莎和海頓(11點與12)等歷史人物。這時肚子也餓了,就到附近一家Figlmuler以維也納炸豬排聞名的餐廳打牙祭,不過今天我改點炸火雞排,還好! 不然豬排足足有兩倍大;味道相當棒,炸的又不油,很值得推薦。

    飯後回到史蒂芬大教堂(Stephansdom),是全世界第二高的哥德式尖塔教堂,僅次於科隆大教堂,南塔高137m,為世界第三高塔,完成於1359年,內部原為羅馬式教堂,但因天災,方改建為哥德式樣,僅餘正面的巨人門和右手邊的異教徒之塔為羅馬式樣;大教堂內部有無數哥德式雕刻的傑作,皮格拉姆製作雕工纖細優美的傳教壇、描述聖母瑪麗亞和基督一生的祭壇,以及約翰.雅各.波克製作的主祭壇等,都很值得觀賞。教堂內的地下墓園(Katakomben),安置存放有哈布斯堡家族成員內臟的壺罐,只是擠得要死,地下室空氣又不好,實在不覺得有什麼好看。而教堂斜對面有一顆著名的釘樹(Stock im Eisen),相傳是昔日有一位鑰匙師傅的徒弟在製作升等作品時,為了打造一把無人可開啟的鎖,因而與惡魔訂約,但是最後卻因違約被惡魔殺死,自此以後,所有前來維也納拜師學藝的徒弟(做鑰匙)都會在樹上釘釘子,表達不會將靈魂賣給惡魔的意願。

    下午前往國立美術館(Kunsthistorisches Museum),其與自然史博物館(Naturhistorisches Museum)對望,中間隔著瑪麗亞.特瑞莎之像,其質量為世界第四大藝術博物館;其於1891年正式開幕,其象徵意義是相當深遠,原屬於奧匈帝國皇家哈布斯堡家族的珍藏品陳列在公開的展示廳裡,提前揭示一個屬於普羅大眾的時代來臨,建築師是Gottfried von SemperKarl Hasenauer,完全採用義大利文藝復興式風格。國立美術館的大廳中央由一座豪華的階梯連結所有的樓層,階梯上有一組Antonio Canova所製作的古希臘詩人,悲劇創始者演員狄斯比斯的紀念作品;天花板上的壁畫由Mihaly von Munkacsy所繪製,師法文藝復興時期風格;三角檐與石柱旁的繪畫則由克林姆兄弟GustavErnst Klimt完成;二樓的八角形的圓拱大廳緊接著大階梯,這是哈布斯王朝的主要展示廳,其內部裝飾與展間比皇宮還氣派,參觀環境也不錯,椅子很多,不過知名畫作較多,且實在太累,只得隨便晃過。

    接著到薩赫飯店(Hotel Sacher)吃巧克力蛋糕和維也納咖啡,奶油超好吃,巧克力則有點太甜。Hotel Sacher原來只是一家咖啡館,創立於1810年,當時的名稱是—Café Sacher1876年方才改為現在的名稱,這家店出名的原因是在1832年時,Café Sacher的老闆Franz Sacher,為當時的首相梅特涅(Prinee Klemens Von Metternich)調製出一種風味特殊的巧克力蛋糕,深得梅特涅激賞,而在一夜之間風靡了維也納;梅特涅在高興之餘,為Franz Sacher調製出的蛋糕冠上Sacher的姓,成為Sacherforte

    吃完下午茶後,跑去維也納愛樂廳(Musikverein)買了維也納交響樂團的票,站票才要價5€。這棟文藝復興樣式的建築是出自特歐菲爾.漢森之手,於1869年完工,正面裝設管風琴,可容納2000名聽眾的主廳,其包廂是由塗上金箔的18根柱像支撐,因此被稱為黃金之室,繪有阿波羅和9名穆斯女神的頂棚畫美不勝收,每年1231日和11日由維也納交響樂團擔綱的除夕和新年音樂會,是維也納愛樂遠近馳名的演出。去聽音樂會前還買了Nordsee的海鮮take away,這是一家奧地利的海鮮三明治連鎖店,幾乎類似奧地利的麥當勞,食物堪稱美味,價錢平實,屬於可信賴的餐廳之一。

    晚上音樂會真的很棒,實在物超所值,不愧是音樂之都,雖然不是最頂級的樂團,但已比國內水準高,可惜沒有安可曲,明天就要去Brno了,希望能順利搞定住宿和鐘乳石洞。

mengch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維也納(Vienna)

    早上出門第一見事還是得去斯洛伐克大使館拿簽證,不過3€可過境待3天,感覺還蠻賺的。等回到市中心,果然又已11點半了,原本是要先到貝維德宮(Schloss Belvedere),但途中為換車走錯了路,只得先到市立公園(Stadtpark)尋找金色史特勞斯,這座公園創立於1862年,園內雕像頗多,四處散置舒伯特、布魯克納等音樂家、藝術家的紀念雕像,但還是以彈奏小提琴的金色約翰.史特勞斯最為醒目,可見維也納人對小約翰的喜愛。在從公園走到貝維德宮之前,遇到蘇聯陣亡將士紀念碑,是當年蘇俄留下來的,礙於國際規定不能拆除,維也納將廣場上的噴泉噴得粉高,當地人戲稱大噴泉是用來遮掩舊蘇聯士兵的雕像,以使大家看不清楚,這也算是一種無奈之下的幽默吧!

    走了大約半小時才走到了貝維德宮的上宮,此為當年尤金大公(Prince Eugene of Savoy)1683年打敗土耳其人之後,興建為其住所,這是由希德布蘭特(Hildebrandt)設計,上宮於1714年,下宮於1723年興建,是歐洲建築史上著名的巴洛克建築;下宮為尤金大公的居所,上宮主要是用於舉行會議或慶典,之後斐迪男王儲(就是被刺而引發1st World War的那個傢伙)也住在這。貝維德宮的第一任主人是尤金大公,這座華美德宮殿是他的夏宮;尤金大公原籍法國,原來想為法國路易十四效命,但是路易十四有眼不視泰山,拒絕給他軍團指揮權,所以,他到奧地利為當時的利奧波德一世效力,投入對抗土耳其的戰役中。1697年晉升為哈布斯堡家族軍團總司令,一舉擊潰鄂圖曼土耳其帝國,並收復匈牙利,確保了奧地利在歐洲的強權地位,而尤金大公當時名震歐洲的意氣風發可想而知。1714年,貝維德宮竣工,正是尤金大公紅透半邊天之時,其建築之壯麗、藝術收藏之豐富艷驚維也納。據說尤金大公其貌不揚,為了彌補醜陋長相的自卑心理,他要求工匠把太陽神阿波羅的形象加諸在他的畫像裡,所以我們看到的歐根親王畫像是美容過的,另外他也大量收集歐洲藝術精品來裝飾貝維德宮。在歐根親王過世後,皇室買下貝維德宮,奧地利的末代皇儲斐迪南大公曾經住在此;當時他與在位的奧皇法蘭茲約瑟夫明爭暗鬥,時常在報紙為文批評國是,並且走訪歐洲各國干涉國務,在巴爾幹半島被刺身亡後不久,立即引發第一次世界大戰席捲全歐。

    現上宮為收藏1920世紀藝術品的美術館,克林姆為其中重要的畫家,畢德麥雅派(Biedermeier)和其他畫家,包括梵谷、席勒、蓋斯特(Gerstl)等,亦有不少佳作收藏其內,相當的值得參賞。其中最著名的當然是「吻」(The kiss),「吻」畫面中的男女主角,在瘦骨嶙峋的軀殼外,包裹著彷若珠寶鑲嵌的璀璨長袍,享受片刻的歡愉激情;但畫面中卻未有甜蜜溫馨的戀人情愫,反倒是隱隱的呈現出危機與詭譎的緊張氣氛。克林姆利用情慾的主題來訴說當時人們的疏離與價值,並反對當時保守右派的權威,將人真實的「情慾」表露無遺,對「情色」加以歌頌,或許是對當世代的反動與挑戰。這位如今被譽為畫壇性感大師的克林姆,在19世紀末卻不容於當時的社會、輿論,甚至被許多學院派畫家,將他的作品指控為「色情畫」,而最知名的「吻」就是其中一例。除展覽品以外,上宮內的大理石廳(The Marble Hall)展現了貴族氣派的廳室,雕樑畫棟、金碧輝煌,完全不輸皇宮的展示。而下宮則主要展出巴洛克時期與中世紀藝術,但不論在展場、品質、數量皆屬中等而已,不過還好門票是all include,不然可能沒什麼人會來看。值得一提的是,位於上宮與下宮之間的法式庭園,是在19世紀由傑拉(Girard)所設計,整座花園成雛壇形狀,每片平壇交接處都設有小瀑布,「貝維德雷」的德語意指「優美的眺望」,花園需從上宮越過下宮眺望維也納的市景街致方才看得出其奧妙。

    下午就在卡爾教堂(Karlskirche)、感恩教堂(Votivkirche)、維也納大學(Universtat)、市政廳(Neues Rathaus)和國會大樓(Parlament)照相,其中以卡爾教堂及國會大樓的外觀較搶眼且建築特色較強烈。卡爾教堂是1713年維也納陷入黑死病恐慌時期,當時的奧皇卡爾六世為了感謝鼠疫結束,下令興建獻給制服鼠疫的聖人聖查理波洛美,由艾拉什(Erlach’s)父子前後花費25年興建完成,其完成於1737年,長80公尺、寬60公尺、高72公尺,正面是古希臘神廟的風格,兩個邊廂是義大利文藝復興風格,而描繪聖者生涯的兩根圓柱,是此教堂最突出的特徵。位於環城大道旁的感恩教堂又稱為「雙塔教堂」,這座新歌德樣式的教堂完成於1879年,據說是1853年法蘭茲.約瑟夫在附近散步,突然出現刺客,危急之際,一名路過的屠夫當場制服刺客救了奧皇一命,後來還冊封這位屠夫成為空前絕後的「殺豬貴族」;為了感謝上帝的恩典,在其弟斐迪男大公(後來成為墨西哥皇帝)的協助下籌資興建此教堂,這座教堂的外觀兩塔一黑一白,不知是沒錢洗還是故意的,相當有趣。而維也納大學成立於1365年,是繼布拉格大學之後,全世界成立的第二所德語大學,於1883年遷移到現今的這棟義大利文藝復興樣式的建築物中,與感恩教堂為同一位建築師費茲斯特(Ferstel)所設計,這所大學所培育出最有名的名人,莫過於是精神分析學派的創始人佛洛依德了!

    維也納市政廳建於1872年至1883年,由德國建築師施密特設計,中央尖塔高98公尺,據說是因為旁邊的感恩教堂高達99公尺,基於不能高過對上帝敬意的原則,所以矮了1公尺。最後的重點國會大廈,建於18741883年,由建築師奧費爾.翰森(Theophil Hansen)設計,為了象徵民主來自希臘,採取希臘古典樣式興建,如立面使用希臘的柯林特式柱頭,而上面三角形的屋頂雕刻法蘭茲.約瑟夫一世向17個民族頒發憲法的場景;議會廣場前有卡爾.肯特曼所製作高達4公尺的雅典娜女神噴泉雕塑,右手掌上有一尊戰爭之神尼凱雕像,意指在智慧之役戰勝,基座上的四尊雕像象徵奧匈帝國的四大河流多瑙河、因河、易北河、摩爾多瓦河。

    晚飯就找一家書上推薦的餐廳,但沒想到店已頂讓,只得點了一份炸小牛排加馬鈴薯,沒想到不但份量超夠且還不錯吃呢!

mengch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維也納(Vienna)

    一早到i問了芭蕾舞票碰了釘子,就坐U6趕去斯洛伐克大使館辦理簽證,沒想到竟座落在荒郊野外,最後只得問警察才順利找到;填了一份超冗長的申請表,本來氣都要升上來了,但結帳時發現簽證費只要3€,心情頓時好轉。回程還在車站對面發現卡爾馬克思宅邸(Karl-Marx-Hof),這是在1929年,在有「紅色維也納」之稱的第一共和政治時代,分離派建築師奧圖.華格納(Otto Wagner)的弟子卡爾.艾恩設計來作為勞工住宅,為世界首創的集合式住宅,綿延長達一公里。

    坐subway到了熊布朗宮(Scholss Schonbrunn),發現門票有兩種,Grand Tour可參觀40個房間,維也納卡打折下後要9€,且現在都有附Audio Guide。這次因內容較短且較有作功課,英語導覽大部分能聽懂,熊布朗宮是在1696年,瑪麗亞.特瑞莎的祖父雷翁波特的時代動工興建的,負責宮殿設計的是巴洛克建築大師費雪.豐.艾拉哈;原計劃在此興建狩獵專用的壯麗宮殿,但隨後因西班牙皇位繼承戰爭造成資金短缺,使得宮殿遲遲未能完工。瑪麗亞.特瑞莎時代將這座宮殿改建為今日所見華麗的洛可可式建築,作為夏宮及獵宮;花園為法式花園,於18世紀建造,總面積約2平方公里,園內配置以希臘神話為主題,44尊大理石雕像、噴泉等裝飾。花園前有一山丘,頂上有榮耀的拱門,是為了紀念打敗普魯士所建,前後都有水池,站在頂上下望熊布朗宮與維也納城,頗有居臨天下之感,能了解瑪麗亞女皇為何要選建在這,但走起來頗累。

    下午回市區內的i買到了芭蕾票,最後面一排竟要價33€!! 買完就直衝分離派會館(Secession Building),這是由1898年一群對抗舊派建築師與宮廷貴族的藝術家所建,主要由華格納的學生奧布里希(Joseph Maria Olbrich)設計;會館最大的特色就是那顆金色的圓頂,由一片片金色的月桂葉組成,外型像個金色大白菜,白色四方形的會館外牆淺浮雕花飾壁,立面雕有貓頭鷹與女妖美杜莎的頭像,三角楣上刻著分離派運動的主張「每個時期都有它自己的藝術,藝術有它的自由」(Der Zeit ihre kunst, der Kunst ihre Freiheit)。裡面只有克林姆(Gustav Klimt)的壁畫還可以看,壁畫的主題是「貝多芬浮雕」,這是克林姆相當重要的作品,其於1902年在大廳的四面牆上繪製壁畫,總長度達34公尺,這幅大型壁畫共有五個重點,分別列於兩邊牆壁的上方;一是「渴望幸福」以飛翔的人為象徵,二是「弱者的象徵」跪在地上的夫妻哀求著全副武裝的騎士,三是「敵對力量」畫著巨人迪飛(Giant Typhoeu)與三個蛇髮魔女(Gorgons),她們象徵著疾病、瘋狂與死亡,四是「飛翔的人與彈豎琴的女人」象徵詩與音樂把人類帶向幸福,最後是一群婦女與天使唱詩班簇擁著一對夫妻,表現人類在藝術的殿堂中發現了喜悅、快樂與愛,這是從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快樂頌的大合唱中引申出來的,「愉悅而美麗的火花,親吻整個世界」(Freude scho go tterfunke. Diesen ku ss der Ganzen Welt);除此之外,其他的展示竟然是美國超人漫畫,這樣竟然要花5.5€,完全不值得。

    出來後就到對面的卡爾廣場車站(Karlsplatz Pavillons)照相,這是1899年由奧圖.華格納設計,屬於地下鐵系統一環的車站建築,白色大理石牆加上拱形的屋頂、綠色門扉和骨架,令人印象深刻,尤其是入口處的巴洛克風格金色向日葵花飾護版,華格納用工廠成披生產後再裝配到金屬架上,取代過去以手工來製造,昭顯可大量生產的現代科技將逐步領導20世紀。

    照完相趕6點進了維也納歌劇院(Staasoper),拿到票後赫然發現price只有25.44€,真是被大坑錢,今天超衰!! 拿到票後翻書才知道,commission竟要25%,原價才25€,真是被削暴了!! 早知道就自己走來歌劇院買,才離i兩個block而已,這下只能自我安慰,算是買了參觀三大(維也納、巴黎、米蘭)歌劇院的門票;內部裝飾確實很棒,這裡每年有將近300場演出,包括古典歌劇中的所有劇目,最了不起的是,節目沒有一天是重複的。戲碼開始後,發現是睡美人(Dornroschen),真高興! 本來想說語言不通,看不懂就慘了,而女主角大概是我所看過的芭蕾舞劇中舞跳得最棒的,樂團也不錯,總算釋懷了。散場時已很晚了,晚餐只好在地鐵站裡隨便買個pizza裹腹,不過吃不太飽就是了。

mengch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維也納(Vienna)

    早上出門加完油,沿著最熱鬧的瑪麗亞希法大街(Mariahilfer Strasse)開向環城大道(Ringstrasse)把車子先到Hertz還掉,順便還去隔壁的銀行繳罰款,沒想到還真簡單,走進到櫃檯,把罰單和錢給行員就行了,這當然得在門口與罰單收據照張相片以資留念;上次來歐洲進警局備案,這次到銀行繳罰款,自助旅行總是充滿著令人意想不到的驚奇。

    環城大道是圍繞著維也納市中心的一條4公里長,56公尺寬的大馬路,形成一條接近圓形的環狀道路,就城市的景觀而言,環城大道讓維也納呈現非常獨特的風貌,過去這是城牆舊址,是維也納抵擋外侵的主要防衛,於185712月法蘭茲約瑟夫皇帝(Franz Joseph)下令拆除,企圖建立一個優雅華麗的新市容。這條大道於1880年全部落成,除了筆直寬敞的道路,週遭的建築物也是配套建造,以配合法蘭茲約瑟夫對一個繁榮盛況的憧憬,他邀集了當時歐洲著名的建築師,打造夢想中的城市,沿著環城大道走,兩旁從哥德式建築、新古典建築、新文藝復興式建築,與繁複的巴洛克式建築一應俱全,這種雍容中正卻偏向保守的風格反映出法蘭茲約瑟夫的品味。

    在走往霍夫堡(Hofburg)i詢問有關斯洛伐克簽證前,恰在維也納歌劇院前遇到拉City Tour的小姐,因恰好符合需求,就順道訂了需39€的南維也納森林和地底湖遊覽團,實在不太便宜;到i問好所需資料,就到霍夫堡參觀皇宮。霍夫堡是奧匈帝國的統治核心,也是統治奧匈帝國長達700年的哈布斯王朝駐在地,是19世紀時牽動整個歐陸的重要地點,曾經在文化政經上撼動歐陸的焦點。霍夫堡大約可以分為新皇宮(Neue Burg)、舊皇宮(Alte Burg)、宰相宮(Reichskanzlertrakt)、亞梅麗宮(Amalieburg)、英雄廣場(Heldenplatz)、國立圖書館、騎馬學校等部分,約有18棟建築物,裡面超過19個中庭、庭園,包含2500間以上的房間,結構非常複雜,名符其實的深宮內苑。整個霍夫堡的結構相當程度地反映這7世紀以來的風格轉變,因為每一個統治者或多或少地進行擴建,新增的建築多是反映當時流行的樣式。

    新王宮是弗蘭茲約瑟夫一世於1881年重建的,這座半圓形的新文藝復興風格建築較之霍夫堡其他建築宏偉,新王宮的長長廊柱與栩栩如生的雕塑更顯氣派壯麗,大概是弗蘭茲為哈布斯堡王朝留下的美麗句點了;這些雕塑中有古奧地利民族、古羅馬兵團、日爾曼人、傳教士、斯拉夫人、十字軍士兵等,象徵組成奧地利歷史的元素。內部大多為展覽法蘭茲一世和SiSi(依莉莎白)皇后的展覽品,包括其寢宮、皇帝的辦公室、宴會廳以及皇家禮拜堂等,裡面共有21間陳列室,分為三個陳列區。最受歡迎的當然是暱稱「西西」的伊麗莎白居室,最令人驚訝的是,SiSi的盥洗室內有一整套的健身器材,難怪她的腰可以纖細到只有54公分。販賣部則多是陳列以依莉莎白皇后為肖像的產品,包括她的寫真照片及畫像,看來西西皇后受奧國人愛載的程度不輸摩洛哥的葛利絲王妃和英國的戴安娜王妃呢!! 門票6€(有維也納卡可省0.9€)中還包括宮庭銀器展(Hoftafel-und Silberkammer),真是強迫中獎!! 這個展覽館於1995年開放,展覽館中陳列了當年皇帝國宴時使用的餐具,包括中國的瓷器、義大利的銀器、法國宮廷的餽贈;餐具的質與量是還不錯,如果門票再便宜些就更好了。之後再到瑞士人大門(Schweizertor )與城堡花園照相,瑞士人大門這座紅底藍橫紋的門是舊王宮的正門,建於1522年,瑞士門的上方,可以看到金色的哈布斯堡雙鷹家徽;取名瑞士人大門係因中世紀時,許多王宮都喜歡讓剽悍又忠誠的瑞士人把守城門,哈布斯堡王朝當然也不例外。

    參觀完畢,趕緊吃完m,趕到歌劇院上Bus。下午Tour的導遊竟同時操三種語言來介紹,實在是太厲害了,不過就是沒講英文時,會有催眠的效果,今天大約能聽懂78成,就覺得有價值多了。首先遊覽車先到巴登,但只在車上簡略介紹,第一站為皇太子魯道夫殉情的梅耶林「狩獵館」之修道院,再到海里根克魯滋(Heiligenkreuz)的大修道院,其為羅馬時代(西元12世紀)所建之舊教堂,相當具參觀價值,最後來到歐洲最大的塞格洛特地底湖,為前德軍製造噴射機之工廠,跟之前比較起來,感覺燈光效果較多樣化,但遊湖行程很短,一下子就遊完湖了。今天最後還開始使用維也納的大眾交通工具,感覺頗方便,就這麼結束一天囉!

mengch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薩爾斯堡(Salzburg)—維也納(Vienna)

    早上起床後看看窗外,沒想到又是一個陰雨天,吃完早餐後就先坐纜車直上薩爾斯堡城堡(Hohensalzburg Fortress),但跟書上所寫的不一樣,車票不含門票,來回竟要6.35€,唉! 這個城市的交通工具怎麼都那麼貴。上了城堡在制高點俯瞰整個城市,感覺非常棒,可惜天公不作美,看起來霧茫茫的。這座城堡建於1077年,是大主教布哈德(Gebhard)為了抵禦巴伐利亞公爵的侵犯而建築的,之後每位上任的大主教都會為這座城堡添磚加瓦,直到16世紀為止,現今則是薩爾斯堡最顯著的地標。

    回到舊城區先去參觀大教堂(Dom)和莫札特廣場(Mozartplatz)中著名的噴水池。大教堂為高達210呎、寬達105呎的巴洛克風格教堂,自1920年開始,就是薩爾斯堡音樂節的重要表演場地,最重要的傳統話劇「每個人」,就是在大教堂前廣場表演的:教堂的鐘是中歐教堂中最大的鐘,門口三座青銅門分別象徵「忠實」、「寬恕」、「希望」,這些作品都是1957年至1958年才完成。而莫札特廣場上的噴水池,有著號稱全世界最大的巴洛克雕像,高達15公尺,可惜今天下雨,沒噴什麼水出來,連每天中午廣場上鐘塔(Glockenspiel)的鐘聲表演都被取消了。

    接著就前往舊城區最熱鬧的格特萊第街(Getreidegasse)逛去,其最迷人的地方是每間店都有個纖美扭曲的鑄鐵招牌,好像是當年為了讓人能一看就明瞭店家是在賣啥的;這裡連麥當勞的招牌都改用鐵鑄的,據說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m。在此條街中段為莫札特故居,因時間關係只在門口照了張相片,倒是為了尋找此間的美食,大家超拼命,終於找到了為號稱真正莫札特巧克力的創始店—Furst,其包裝為藍底銀肖像,果然比米拉貝爾牌好吃;而Eis Grotte的冰淇淋,其做法較像義式冰淇淋,但口感比台灣的都好吃多了。午餐就到奧地利全國連鎖的Nordsee海鮮三明治餐廳吃飯,算是經濟實惠。

    吃完飯沿著格特萊第街往前逛去,找到了浴馬池(The Neutor)和音樂節大廳(Festspielhaus—也就是舉辦薩爾斯堡音樂節的主要會場);音樂節大廳建於1920年,算是舊城區最新的建築了,是薩爾斯堡音樂節的重要表演會場,裡面有兩個音樂廳,大音樂廳(Grosses Festspielhaus)可容納2400個觀眾,舞台、表演空間與維也納的國家歌劇院相同。所以,相同的表演可以在這兩地表演,裡面的設備堪稱世界音樂廳的楷模。在入口處以拉丁文寫著「這間劇院為所有的音樂愛好者存在,願音樂旋律的神奇力量將薰陶我們、提昇我們」。而這個場地的地位也相當崇高,能站上這個舞台的表演者,絕對是重量級的音樂家。小音樂廳(Kleines Festspielhaus)可容納1320個觀眾,主要供較小規模的歌劇表演使用。

    再往前走經過聖方濟各教堂,又回到大教堂,進去時裡面恰巧正在作彌撒,內部裝潢的真是漂亮,裝飾全以手工雕塑,雕工精細的令人讚嘆!! 裡面還擁有一台全歐洲最大的管風琴,據說有6000多根的管子,真想聽聽看演奏出來的效果不知是如何的令人震撼?? 最後我們才進入今天的重頭戲主教府邸(Residenz-Neugebaude)參觀,薩爾斯堡歷任主教自1120年起即居住在此,現在的建築完成於1619年,內部裝潢以巴洛克與古典式為主,共約有180個房間,包括美術館、展覽廳及大學校長的辦公室,房間內有大量的壁畫、繡帷、雕像,其金碧輝煌的程度與皇宮相當,其中的會議廳是小莫札特為大主教及王公貴人演奏的場地;裡面裝潢的美侖美奐,比茵斯布魯克的皇宮還豪華,值得一題的是門票還附Audio Guide

    下午開了好久的車,雖然只有280km的路程,但路不好走,還正在修路,又碰到下雨,真是難開斃了!! 好不容易終於順利找到了飯店,安頓好後先去火車站買了Vienna Card,接著就到火車站對面的中國餐館同樂餐廳吃飯,不難吃就味道鹹了點。回來後還把所有的衣服都洗了,今天算是作了不少事。

mengch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