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維也納(Vienna)

    一早到i問了芭蕾舞票碰了釘子,就坐U6趕去斯洛伐克大使館辦理簽證,沒想到竟座落在荒郊野外,最後只得問警察才順利找到;填了一份超冗長的申請表,本來氣都要升上來了,但結帳時發現簽證費只要3€,心情頓時好轉。回程還在車站對面發現卡爾馬克思宅邸(Karl-Marx-Hof),這是在1929年,在有「紅色維也納」之稱的第一共和政治時代,分離派建築師奧圖.華格納(Otto Wagner)的弟子卡爾.艾恩設計來作為勞工住宅,為世界首創的集合式住宅,綿延長達一公里。

    坐subway到了熊布朗宮(Scholss Schonbrunn),發現門票有兩種,Grand Tour可參觀40個房間,維也納卡打折下後要9€,且現在都有附Audio Guide。這次因內容較短且較有作功課,英語導覽大部分能聽懂,熊布朗宮是在1696年,瑪麗亞.特瑞莎的祖父雷翁波特的時代動工興建的,負責宮殿設計的是巴洛克建築大師費雪.豐.艾拉哈;原計劃在此興建狩獵專用的壯麗宮殿,但隨後因西班牙皇位繼承戰爭造成資金短缺,使得宮殿遲遲未能完工。瑪麗亞.特瑞莎時代將這座宮殿改建為今日所見華麗的洛可可式建築,作為夏宮及獵宮;花園為法式花園,於18世紀建造,總面積約2平方公里,園內配置以希臘神話為主題,44尊大理石雕像、噴泉等裝飾。花園前有一山丘,頂上有榮耀的拱門,是為了紀念打敗普魯士所建,前後都有水池,站在頂上下望熊布朗宮與維也納城,頗有居臨天下之感,能了解瑪麗亞女皇為何要選建在這,但走起來頗累。

    下午回市區內的i買到了芭蕾票,最後面一排竟要價33€!! 買完就直衝分離派會館(Secession Building),這是由1898年一群對抗舊派建築師與宮廷貴族的藝術家所建,主要由華格納的學生奧布里希(Joseph Maria Olbrich)設計;會館最大的特色就是那顆金色的圓頂,由一片片金色的月桂葉組成,外型像個金色大白菜,白色四方形的會館外牆淺浮雕花飾壁,立面雕有貓頭鷹與女妖美杜莎的頭像,三角楣上刻著分離派運動的主張「每個時期都有它自己的藝術,藝術有它的自由」(Der Zeit ihre kunst, der Kunst ihre Freiheit)。裡面只有克林姆(Gustav Klimt)的壁畫還可以看,壁畫的主題是「貝多芬浮雕」,這是克林姆相當重要的作品,其於1902年在大廳的四面牆上繪製壁畫,總長度達34公尺,這幅大型壁畫共有五個重點,分別列於兩邊牆壁的上方;一是「渴望幸福」以飛翔的人為象徵,二是「弱者的象徵」跪在地上的夫妻哀求著全副武裝的騎士,三是「敵對力量」畫著巨人迪飛(Giant Typhoeu)與三個蛇髮魔女(Gorgons),她們象徵著疾病、瘋狂與死亡,四是「飛翔的人與彈豎琴的女人」象徵詩與音樂把人類帶向幸福,最後是一群婦女與天使唱詩班簇擁著一對夫妻,表現人類在藝術的殿堂中發現了喜悅、快樂與愛,這是從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快樂頌的大合唱中引申出來的,「愉悅而美麗的火花,親吻整個世界」(Freude scho go tterfunke. Diesen ku ss der Ganzen Welt);除此之外,其他的展示竟然是美國超人漫畫,這樣竟然要花5.5€,完全不值得。

    出來後就到對面的卡爾廣場車站(Karlsplatz Pavillons)照相,這是1899年由奧圖.華格納設計,屬於地下鐵系統一環的車站建築,白色大理石牆加上拱形的屋頂、綠色門扉和骨架,令人印象深刻,尤其是入口處的巴洛克風格金色向日葵花飾護版,華格納用工廠成披生產後再裝配到金屬架上,取代過去以手工來製造,昭顯可大量生產的現代科技將逐步領導20世紀。

    照完相趕6點進了維也納歌劇院(Staasoper),拿到票後赫然發現price只有25.44€,真是被大坑錢,今天超衰!! 拿到票後翻書才知道,commission竟要25%,原價才25€,真是被削暴了!! 早知道就自己走來歌劇院買,才離i兩個block而已,這下只能自我安慰,算是買了參觀三大(維也納、巴黎、米蘭)歌劇院的門票;內部裝飾確實很棒,這裡每年有將近300場演出,包括古典歌劇中的所有劇目,最了不起的是,節目沒有一天是重複的。戲碼開始後,發現是睡美人(Dornroschen),真高興! 本來想說語言不通,看不懂就慘了,而女主角大概是我所看過的芭蕾舞劇中舞跳得最棒的,樂團也不錯,總算釋懷了。散場時已很晚了,晚餐只好在地鐵站裡隨便買個pizza裹腹,不過吃不太飽就是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engch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