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爾斯堡(Salzburg)—維也納(Vienna)

    早上起床後看看窗外,沒想到又是一個陰雨天,吃完早餐後就先坐纜車直上薩爾斯堡城堡(Hohensalzburg Fortress),但跟書上所寫的不一樣,車票不含門票,來回竟要6.35€,唉! 這個城市的交通工具怎麼都那麼貴。上了城堡在制高點俯瞰整個城市,感覺非常棒,可惜天公不作美,看起來霧茫茫的。這座城堡建於1077年,是大主教布哈德(Gebhard)為了抵禦巴伐利亞公爵的侵犯而建築的,之後每位上任的大主教都會為這座城堡添磚加瓦,直到16世紀為止,現今則是薩爾斯堡最顯著的地標。

    回到舊城區先去參觀大教堂(Dom)和莫札特廣場(Mozartplatz)中著名的噴水池。大教堂為高達210呎、寬達105呎的巴洛克風格教堂,自1920年開始,就是薩爾斯堡音樂節的重要表演場地,最重要的傳統話劇「每個人」,就是在大教堂前廣場表演的:教堂的鐘是中歐教堂中最大的鐘,門口三座青銅門分別象徵「忠實」、「寬恕」、「希望」,這些作品都是1957年至1958年才完成。而莫札特廣場上的噴水池,有著號稱全世界最大的巴洛克雕像,高達15公尺,可惜今天下雨,沒噴什麼水出來,連每天中午廣場上鐘塔(Glockenspiel)的鐘聲表演都被取消了。

    接著就前往舊城區最熱鬧的格特萊第街(Getreidegasse)逛去,其最迷人的地方是每間店都有個纖美扭曲的鑄鐵招牌,好像是當年為了讓人能一看就明瞭店家是在賣啥的;這裡連麥當勞的招牌都改用鐵鑄的,據說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m。在此條街中段為莫札特故居,因時間關係只在門口照了張相片,倒是為了尋找此間的美食,大家超拼命,終於找到了為號稱真正莫札特巧克力的創始店—Furst,其包裝為藍底銀肖像,果然比米拉貝爾牌好吃;而Eis Grotte的冰淇淋,其做法較像義式冰淇淋,但口感比台灣的都好吃多了。午餐就到奧地利全國連鎖的Nordsee海鮮三明治餐廳吃飯,算是經濟實惠。

    吃完飯沿著格特萊第街往前逛去,找到了浴馬池(The Neutor)和音樂節大廳(Festspielhaus—也就是舉辦薩爾斯堡音樂節的主要會場);音樂節大廳建於1920年,算是舊城區最新的建築了,是薩爾斯堡音樂節的重要表演會場,裡面有兩個音樂廳,大音樂廳(Grosses Festspielhaus)可容納2400個觀眾,舞台、表演空間與維也納的國家歌劇院相同。所以,相同的表演可以在這兩地表演,裡面的設備堪稱世界音樂廳的楷模。在入口處以拉丁文寫著「這間劇院為所有的音樂愛好者存在,願音樂旋律的神奇力量將薰陶我們、提昇我們」。而這個場地的地位也相當崇高,能站上這個舞台的表演者,絕對是重量級的音樂家。小音樂廳(Kleines Festspielhaus)可容納1320個觀眾,主要供較小規模的歌劇表演使用。

    再往前走經過聖方濟各教堂,又回到大教堂,進去時裡面恰巧正在作彌撒,內部裝潢的真是漂亮,裝飾全以手工雕塑,雕工精細的令人讚嘆!! 裡面還擁有一台全歐洲最大的管風琴,據說有6000多根的管子,真想聽聽看演奏出來的效果不知是如何的令人震撼?? 最後我們才進入今天的重頭戲主教府邸(Residenz-Neugebaude)參觀,薩爾斯堡歷任主教自1120年起即居住在此,現在的建築完成於1619年,內部裝潢以巴洛克與古典式為主,共約有180個房間,包括美術館、展覽廳及大學校長的辦公室,房間內有大量的壁畫、繡帷、雕像,其金碧輝煌的程度與皇宮相當,其中的會議廳是小莫札特為大主教及王公貴人演奏的場地;裡面裝潢的美侖美奐,比茵斯布魯克的皇宮還豪華,值得一題的是門票還附Audio Guide

    下午開了好久的車,雖然只有280km的路程,但路不好走,還正在修路,又碰到下雨,真是難開斃了!! 好不容易終於順利找到了飯店,安頓好後先去火車站買了Vienna Card,接著就到火車站對面的中國餐館同樂餐廳吃飯,不難吃就味道鹹了點。回來後還把所有的衣服都洗了,今天算是作了不少事。

mengch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慕尼黑(Munchen)—薩爾斯堡(Salzburg)

早上出門時竟下起雨來,只好到市中心隨便遊覽,首先到達瑪麗恩廣場(Marienplatz),不過可能是太早,什麼人都沒有;瑪麗恩廣場拭慕尼黑古城區的中心點,每天早上11點,廣場上必定擠滿了觀光客觀賞市政廳樓上的壁鐘(Glockenspiel)表演。而聖母瑪麗亞教堂(Frauenkirche)這座晚期的哥德式磚造教堂,是西元1486-1488年所建,但在二次世界大戰時曾遭到重創,其最醒目的就是兩座高達99公尺的塔樓,今天恰遇禮拜天有彌撒,只得在最後面觀望,內部富麗堂皇,唯一缺點就是看起來太新了;今天不知是有什麼重要人物主持彌撒,竟還有人在作現場實況轉播呢! 接著走到鐵阿提納天主教堂(Theatinerkirche),為西元1633-1688年以義大利巴洛克風格所建造的華麗教堂;而對面的統帥廳(Feldherrhalle),是1841-1848年為表達對巴伐利亞統帥的敬意而建造,1923年曾有人在此行刺希特勒;隔壁的皇家花園(Hofgarten),佈置屬小巧精美型,可能是之前已看過太多大花園吧!

看完這些就回到了市政廳前等待11點的壁鐘表演,結果這次終於看完全場;有壁鐘表演的鐘樓高85米,修建於西元1904年,內容是西元1568年一位侯爵—Furst婚禮的故事,看起來比伯恩的有趣多了,但鐘聲頗吵,可能是年久失修,走音太嚴重了。中餐終於吃到傳說中的維也納豬排,果然份量超大;之後還又順道進了聖彼得教堂(Die Kirche St. Peter),這是慕尼黑最古老的平民教堂,這座哥德式的建築物史建於14世紀,擴建於17世紀,教堂內最有價值的東西是西元1730年安置 的主壇(Hochaltar)與安置在北側、西元1407年由史任克(Schrenk)捐獻的史任克祭壇(Schrenkaltar),整體看起來教堂內部空間為哥德式,但裝飾卻是洛可可式,十分有特色。

下午開車往薩爾斯堡前進,途中開到加油警示燈亮起,只得先在油價較高的德國境內先加了7.6的油,沒想到離奧國境內的加油站才隔3公里,真是虧暴了!! 早知道就再撐一下。到了火車站找到了i後,被強烈建議參加一小時的City Tour,回到旅館後馬上有九人小巴來接我們,車上有對印度籍夫婦,男的竟還知道TaiwanChina的分別,真是意外! 而駕駛兼導遊的是位俄羅斯美女,可惜英文說的太快,加上對奧地利歷史並不熟悉,城中景點皆匆匆一閃而過,只在制高點蒙赫斯山俯瞰一下舊城區,一個小時就這麼過去了,算算這17花起來還真心疼。

回到旅館後,把車開到了擁有美麗花園的米拉貝爾宮(SchloB Mirabell)旁,這裡因為當年真善美的拍攝為世人所知;這座宮殿建於1606年,是當時的大主沃爾夫(Wolf Dietrich Von Raitenau)為他的愛人莎樂美(Salme Alt)所建,由當時作著名的建築師費舍.馮.埃爾拉赫(Fischer von Erlach)設計,宮殿裡有號稱全世界最美麗的婚禮大廳,過去曾經是莫札特為主教表演的地方,可惜今日無緣得見。米拉貝爾花園是一個集聚了羅馬雕塑、噴泉、花園、迷宮的巴洛克式花園,北邊的鐵門是薩爾斯堡鑄鐵工業的象徵,中央噴泉旁的四座雕像分別象徵空氣、土地、火、水四種元素,是17世紀的作品,南邊入口處有包括邱比特、阿波羅等八座雕像,位於花園四周的則是包括戴安娜和維納斯等八座女神雕像。

逛完花園後,今晚因天色早暗又下雨,就到個人自由行所推薦位於花園對面的Mundenhammer餐廳吃飯,中間還路經一場傳統的奧地利婚禮,與我們的婚禮風俗大相逕庭,結婚車隊還會一路狂鳴喇叭,相當具有特色。今天晚餐點到了魚肉和籚筍湯,還不錯吃,就是吃得太撐了些點;值得一提的是這家店的麵包竟然要加錢,且連奶油都要算,居然額外花了7.7真是意外的收穫啊!!

mengch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茵斯布魯克(Innsbruck)—慕尼黑(Munchen)

早餐吃完後,先進城參觀皇宮,可能是因為太早,竟然連簡介和門票票根都沒有,這也太環保了吧! 只好入內隨便看看。皇宮Hofburg這一片御用的領地,位於金屋頂的右側與後方,當馬克希米連大帝於1493年被封為皇帝時,正值哈布斯堡輝煌歷史的開端,於是大張旗鼓的擴建皇宮;皇宮原建於16世紀,但是在18世紀時,瑪麗亞.特瑞莎女皇再次改建成巴洛克式的風格,皇宮內部有將近20多間精緻雕刻的房間,裡面陳列了皇家華麗的家具與大量的皇族成員畫像,其中最受矚目的是一組網狀的化石及瑪麗安東尼的畫像(瑪麗亞.特瑞莎的小女兒,後來成為法國皇后),以及邁希米連時代的廚房。哈布斯王朝的建築物明顯比法國大多數的宮殿華麗許多,不過裡面展出的畫作多以人物像為主,這對沒學過當地歷史的我們,還真有點困難。

離開前因找不到警察局,只好等還車時在繳款了;在開往慕尼黑的路車輛相當多,本以為德國的汽油會較便宜,害我們一路硬撐到過邊境才加油,結果比奧地利貴多了,真想找個交流道迴轉回奧地利加油。進到慕尼黑火車站附近,果然有似曾相似之感,一樣拜託車站旁的i找好住宿,這次又幸運的找到住在離車站不遠的地方。

Check-in後,由於我的堅持,遂先至寧芬堡宮殿(SchloB Nymphenburg)參觀;這是德國境內最大的巴洛克式宮殿,奠基於西元1664年,是維特爾斯巴赫選帝侯(Wittelsbacher Kurfurst)的夏宮,雖然只是選帝侯的宮殿,但佔地之廣及建築群、花園之講究絲毫不遜色於楓丹白露宮,讓人不敢相信,這只是一座夏天的渡假別墅而已。由於時間的關係,只參觀了主樓及一部份的花園,但內部裝飾華麗程度明顯比早上的皇宮更精緻漂亮,雖然畫作以神話及人物肖像為主,但中間主樓石廳(Steinerne Saal)的屋頂壁畫「山林女神向花神效忠圖」(Nymphen huldigen der Gottin Flora),該圖是西元1765年由約翰.巴普堤斯特(Johann Baptist)與法蘭茲.齊瑪曼(Franz Zimmermann)所繪,是巴伐利亞地區洛可可時代的傑作,相當值得一看;另外盧德維希一世國王(Konig Ludwig I.)的美女畫廊(Schonheiten-Galerie)更是不可錯過的重點,這些在西元1828年至1843年,由約瑟夫.史提勒(Josepf Stieler)所畫的眾多美女畫像,畫中美女即使到今日仍不遜色。

傍晚再開車至英國公園(Englischer Garten),原以為只是一個小花園罷了,沒想到大到甚至可稱之為森林了! 其佔地有373公頃,是德國各大城市中面積最大的一個公園,它跟以往的文藝復興或巴洛克花園不同,英國公園沒有幾何對稱圖案,園區內數目或植群的生長方式自然且放任,這種依植群自然生長方式呈現的花園另有一個名稱景觀花園(Landschaftsgarten)。原本只想見識一下中國寶塔(Chinesischer Turm)長什麼樣子,寶塔是西元1789年至1790年由弗來(J.Frey)建造的,其作用除了視覺美觀之外,還可當作演奏音樂的場所,見到後發覺這塔的造型看在咱台灣人的眼裡,實在是不怎麼樣,倒是現場成千上萬的民眾,不分男女老少,人手一杯1L裝的啤酒,齊聚在寶塔的四周聆聽樂團演奏,令人大開眼界,德國人真不愧是世界上最愛喝酒的民族。此外,從1837年由利歐.馮克.連澤(Leo von Klenze)建造的Monopteros上,瞭望慕尼黑的古城區,視野特別棒;而小黑澤羅爾湖(Kleinhesselocher)也是英國公園內不得不去的一個景點。

總之今天下午真是好好的體驗了德國人的日常生活,但代價就是走了不少的路,再加上沒吃中餐,吃晚飯前還差點因為低血糖而昏倒,下次還是得按時吃飯。

mengch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