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歐洲之旅 (4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慕尼黑(Munchen)—薩爾斯堡(Salzburg)

早上出門時竟下起雨來,只好到市中心隨便遊覽,首先到達瑪麗恩廣場(Marienplatz),不過可能是太早,什麼人都沒有;瑪麗恩廣場拭慕尼黑古城區的中心點,每天早上11點,廣場上必定擠滿了觀光客觀賞市政廳樓上的壁鐘(Glockenspiel)表演。而聖母瑪麗亞教堂(Frauenkirche)這座晚期的哥德式磚造教堂,是西元1486-1488年所建,但在二次世界大戰時曾遭到重創,其最醒目的就是兩座高達99公尺的塔樓,今天恰遇禮拜天有彌撒,只得在最後面觀望,內部富麗堂皇,唯一缺點就是看起來太新了;今天不知是有什麼重要人物主持彌撒,竟還有人在作現場實況轉播呢! 接著走到鐵阿提納天主教堂(Theatinerkirche),為西元1633-1688年以義大利巴洛克風格所建造的華麗教堂;而對面的統帥廳(Feldherrhalle),是1841-1848年為表達對巴伐利亞統帥的敬意而建造,1923年曾有人在此行刺希特勒;隔壁的皇家花園(Hofgarten),佈置屬小巧精美型,可能是之前已看過太多大花園吧!

看完這些就回到了市政廳前等待11點的壁鐘表演,結果這次終於看完全場;有壁鐘表演的鐘樓高85米,修建於西元1904年,內容是西元1568年一位侯爵—Furst婚禮的故事,看起來比伯恩的有趣多了,但鐘聲頗吵,可能是年久失修,走音太嚴重了。中餐終於吃到傳說中的維也納豬排,果然份量超大;之後還又順道進了聖彼得教堂(Die Kirche St. Peter),這是慕尼黑最古老的平民教堂,這座哥德式的建築物史建於14世紀,擴建於17世紀,教堂內最有價值的東西是西元1730年安置 的主壇(Hochaltar)與安置在北側、西元1407年由史任克(Schrenk)捐獻的史任克祭壇(Schrenkaltar),整體看起來教堂內部空間為哥德式,但裝飾卻是洛可可式,十分有特色。

下午開車往薩爾斯堡前進,途中開到加油警示燈亮起,只得先在油價較高的德國境內先加了7.6的油,沒想到離奧國境內的加油站才隔3公里,真是虧暴了!! 早知道就再撐一下。到了火車站找到了i後,被強烈建議參加一小時的City Tour,回到旅館後馬上有九人小巴來接我們,車上有對印度籍夫婦,男的竟還知道TaiwanChina的分別,真是意外! 而駕駛兼導遊的是位俄羅斯美女,可惜英文說的太快,加上對奧地利歷史並不熟悉,城中景點皆匆匆一閃而過,只在制高點蒙赫斯山俯瞰一下舊城區,一個小時就這麼過去了,算算這17花起來還真心疼。

回到旅館後,把車開到了擁有美麗花園的米拉貝爾宮(SchloB Mirabell)旁,這裡因為當年真善美的拍攝為世人所知;這座宮殿建於1606年,是當時的大主沃爾夫(Wolf Dietrich Von Raitenau)為他的愛人莎樂美(Salme Alt)所建,由當時作著名的建築師費舍.馮.埃爾拉赫(Fischer von Erlach)設計,宮殿裡有號稱全世界最美麗的婚禮大廳,過去曾經是莫札特為主教表演的地方,可惜今日無緣得見。米拉貝爾花園是一個集聚了羅馬雕塑、噴泉、花園、迷宮的巴洛克式花園,北邊的鐵門是薩爾斯堡鑄鐵工業的象徵,中央噴泉旁的四座雕像分別象徵空氣、土地、火、水四種元素,是17世紀的作品,南邊入口處有包括邱比特、阿波羅等八座雕像,位於花園四周的則是包括戴安娜和維納斯等八座女神雕像。

逛完花園後,今晚因天色早暗又下雨,就到個人自由行所推薦位於花園對面的Mundenhammer餐廳吃飯,中間還路經一場傳統的奧地利婚禮,與我們的婚禮風俗大相逕庭,結婚車隊還會一路狂鳴喇叭,相當具有特色。今天晚餐點到了魚肉和籚筍湯,還不錯吃,就是吃得太撐了些點;值得一提的是這家店的麵包竟然要加錢,且連奶油都要算,居然額外花了7.7真是意外的收穫啊!!

mengch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茵斯布魯克(Innsbruck)—慕尼黑(Munchen)

早餐吃完後,先進城參觀皇宮,可能是因為太早,竟然連簡介和門票票根都沒有,這也太環保了吧! 只好入內隨便看看。皇宮Hofburg這一片御用的領地,位於金屋頂的右側與後方,當馬克希米連大帝於1493年被封為皇帝時,正值哈布斯堡輝煌歷史的開端,於是大張旗鼓的擴建皇宮;皇宮原建於16世紀,但是在18世紀時,瑪麗亞.特瑞莎女皇再次改建成巴洛克式的風格,皇宮內部有將近20多間精緻雕刻的房間,裡面陳列了皇家華麗的家具與大量的皇族成員畫像,其中最受矚目的是一組網狀的化石及瑪麗安東尼的畫像(瑪麗亞.特瑞莎的小女兒,後來成為法國皇后),以及邁希米連時代的廚房。哈布斯王朝的建築物明顯比法國大多數的宮殿華麗許多,不過裡面展出的畫作多以人物像為主,這對沒學過當地歷史的我們,還真有點困難。

離開前因找不到警察局,只好等還車時在繳款了;在開往慕尼黑的路車輛相當多,本以為德國的汽油會較便宜,害我們一路硬撐到過邊境才加油,結果比奧地利貴多了,真想找個交流道迴轉回奧地利加油。進到慕尼黑火車站附近,果然有似曾相似之感,一樣拜託車站旁的i找好住宿,這次又幸運的找到住在離車站不遠的地方。

Check-in後,由於我的堅持,遂先至寧芬堡宮殿(SchloB Nymphenburg)參觀;這是德國境內最大的巴洛克式宮殿,奠基於西元1664年,是維特爾斯巴赫選帝侯(Wittelsbacher Kurfurst)的夏宮,雖然只是選帝侯的宮殿,但佔地之廣及建築群、花園之講究絲毫不遜色於楓丹白露宮,讓人不敢相信,這只是一座夏天的渡假別墅而已。由於時間的關係,只參觀了主樓及一部份的花園,但內部裝飾華麗程度明顯比早上的皇宮更精緻漂亮,雖然畫作以神話及人物肖像為主,但中間主樓石廳(Steinerne Saal)的屋頂壁畫「山林女神向花神效忠圖」(Nymphen huldigen der Gottin Flora),該圖是西元1765年由約翰.巴普堤斯特(Johann Baptist)與法蘭茲.齊瑪曼(Franz Zimmermann)所繪,是巴伐利亞地區洛可可時代的傑作,相當值得一看;另外盧德維希一世國王(Konig Ludwig I.)的美女畫廊(Schonheiten-Galerie)更是不可錯過的重點,這些在西元1828年至1843年,由約瑟夫.史提勒(Josepf Stieler)所畫的眾多美女畫像,畫中美女即使到今日仍不遜色。

傍晚再開車至英國公園(Englischer Garten),原以為只是一個小花園罷了,沒想到大到甚至可稱之為森林了! 其佔地有373公頃,是德國各大城市中面積最大的一個公園,它跟以往的文藝復興或巴洛克花園不同,英國公園沒有幾何對稱圖案,園區內數目或植群的生長方式自然且放任,這種依植群自然生長方式呈現的花園另有一個名稱景觀花園(Landschaftsgarten)。原本只想見識一下中國寶塔(Chinesischer Turm)長什麼樣子,寶塔是西元1789年至1790年由弗來(J.Frey)建造的,其作用除了視覺美觀之外,還可當作演奏音樂的場所,見到後發覺這塔的造型看在咱台灣人的眼裡,實在是不怎麼樣,倒是現場成千上萬的民眾,不分男女老少,人手一杯1L裝的啤酒,齊聚在寶塔的四周聆聽樂團演奏,令人大開眼界,德國人真不愧是世界上最愛喝酒的民族。此外,從1837年由利歐.馮克.連澤(Leo von Klenze)建造的Monopteros上,瞭望慕尼黑的古城區,視野特別棒;而小黑澤羅爾湖(Kleinhesselocher)也是英國公園內不得不去的一個景點。

總之今天下午真是好好的體驗了德國人的日常生活,但代價就是走了不少的路,再加上沒吃中餐,吃晚飯前還差點因為低血糖而昏倒,下次還是得按時吃飯。

mengch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蘇黎世(Zurich)—列支敦士登(Liechtenstein)—茵斯布魯克(Innsbruck)

    早晨開往奧地利的路上,在不知不覺中就進了列支敦士登這個叢薾小國,害威元和上容因為沒有發現可以退稅的關卡而小緊張了一下,深怕28SFr會被污掉。同時大家決定既然來到這裡,起碼要下去照個到此一遊照,不過只有跟皇宮,也就是國王所住的瓦杜茲堡(Schloss Vaduz)和郵局合影留念,但說實在的,還真沒看過這麼寒酸的皇宮。這個國家的關卡是委託瑞士代管,所以到了與奧地利的邊界,還是被攔下來檢查一番,而威元也順利的把退稅單交給海關。

    到茵斯布魯克的路上,穿越了許多的隧道,記得15年前似乎還沒有這些tunnel,但路途明顯平坦許多;在下茵斯布魯克前的休息站竟然有設置i,沒想到奧地利的旅遊服務竟作到如此周到,當然就順便把住宿搞定了。飯店坐落於茵河旁,且房間相當不錯,我還一個人睡double bed,價錢也不貴,頓時覺得終於離開瑞士這高消費的國家了。但好景不常,正慶幸飯店旁的中國餐館「富都飯店」還不錯吃時,回到車前,赫然發現擋風玻璃上夾著一張欠繳停車費的罰單—21€,真是有夠坑人的! 而且繳費機藏在樹叢裡,鬼才看的到咧!! 但也只能含淚往肚裡吞,誠實了那麼久,只是一次小小的失誤,真不甘心! 終於找到比台北更坑駕駛人的地方了。

    由於地圖資料不足,繞了半天的路才找到施華洛世奇的水晶世界(Swarovski Kristallwelten),而且入場費頗貴,進去後差點沒吐血,根本沒啥看頭,其目的只是要觀光客購買水晶,還敢收那麼貴的門票,米其林應該給它零顆星,真後悔花那麼多時間跑來這裡。傍晚回到市區參觀了黃金屋頂(Goldenes Dachl),這是茵斯布魯克的地標,建於1496年,是為紀念馬克希米連大帝大婚典禮而建,裡面有一座馬克希米連大帝紀念館(Maximilianeum Museum);而赫布林格宅邸(Helblinghaus)位於金屋頂的左前方,宅邸的立面裝飾為18世紀的洛可可雕飾風格,非常華麗。最後還意外的發現了旅遊書籍都未曾仔細介紹的聖雅各教堂(Dom St. Jakob),裡面的壁畫與雕飾極盡豪華,美輪美奐,是到目前為止所看過最華麗的教堂了,真是敗絮其外、金玉其中,外表實在是看不出來裡面這麼漂亮。

    晚餐到Weinhaus Jorgele這家有300年歷史的老店吃飯,這家以美酒聞名的店,其擁有的葡萄酒種類堪稱茵斯布魯克之冠,果然點到的啤酒超好喝,而且魚肉特餐再加冰淇淋,總共才約合台幣500元,算是蠻經濟實惠的。

mengch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琉森(Luzern)—蘇黎世(Zurich)

用完早餐後,先去卡貝爾橋(Kapelbucke)把昨天來不及照的相片補照好,這座建於1333年的全歐洲最老的有頂木橋,是琉森最著名的兩大地標之一(另一個就是沉睡的石獅)。橋頂內壁設置有100多幅古畫,大致是描述當年黑死病流行的景象,這座橫跨路易斯河,長達200公尺的木橋,有兩個轉折點,橋身近中央的地方有一個八角形的塔樓(Water Tower),曾經是作戰時安放戰利品及藏放珠寶的地方;19938月卡貝爾橋曾遭祝融肆虐,所幸並沒有完全燒毀,損毀的橋身及畫作,都已經重新修補完整,但新舊痕跡仍可清晰辨認。

接著開車直衝蘇黎世,未料高速公路並未如預期般的好走,似乎全瑞士都在修築公路,常常只剩下一個線道可通行,開始有點懷念公路品質不錯的法國,就是過路費太貴了些。車子先切進蘇黎世,小塞了一段車,才得以順利繼續開往萊因瀑布(Rhein Fall)的方向;原本因為地圖標示不清,以為路會不好找,結果公路上大老遠指標就已出現,看來是個頗大的景點。到了停車場,沒想到觀光客一籮筐,買了門票後,走下一看,大家嚇了一跳,原本想說落差僅21米的瀑布應該沒什麼看頭,沒想到洶湧澎湃,如萬馬奔騰般的河水,滾滾而下,浪花滔天,氣勢磅礡,看的真有點頭昏眼花,果然不愧是歐洲第一大瀑布。

中午回到蘇黎世,訂好房間,價錢與昨日相同,但房間的設備更好,且地點離火車站很近,就位在蘇黎世大學(Zurich University)的旁邊,更棒的是離COOP也近,看來今天的運氣還不錯! COOP解決完午餐後,就順著1.4公里長的班霍夫大道(Bahnhofstrasse),一路往蘇黎世湖逛去,沿路上精品店林立,遊人如織,比起巴黎的香榭里榭大道、紐約的第五大道毫不遜色,要是海寧來這裡,大概會樂瘋掉。路上還經過「Confiserie Sprungli」的蘇黎世總店,這家以手工製巧克力為特色的超高級品牌,巧克力不用說,它的泡芙外皮酥脆內容鬆軟更是一絕,巧克力冰淇淋也很香醇,實在是太好吃了! 真希望台灣也能開家分店。

途中先岔至聖彼得大教堂(St. Peter Church),這座建於13世紀為蘇黎世最古老的教堂,其鐘面直徑長達8.7公尺,是歐洲鐘面最大的鐘塔,不過實在是看不出有什麼特別的地方。走到蘇黎世湖旁,與秀紋和小呆通完電話,仔細的瞧瞧湖景,開始覺得有點視覺疲勞,湖似乎長得都差不多同一個樣,還好今天已是瑞士行程的最後一天。前往格羅斯大教堂(Grossmunster Cathedral)的路上,還看到一群年輕女郎在湖畔作上空日光浴,吸引了大批路人的圍觀,只可惜這次出國沒有帶望遠鏡來。在大教堂內恰巧有人在彈奏管風琴,伴著琴聲參觀教堂,別有一番滋味,教堂內最古老的墓窖建於11世紀末和12世紀初,其餘部分為羅馬人十字軍東征時期所建,可惜的是目前殘存的多是仿製品。

    回旅館的路上意外發現一條熱鬧的小街道,這裡販賣許多便宜的衣服和許多便宜的餐館,聚集了許多的學生,有點像是公館大學口的感覺。回家小憩了片刻,就到旁邊的蘇黎世大學拍照;蘇黎世大學的建築造型古典優雅,而且是附近的制高點,剛好可以俯瞰整個蘇黎世市景。接著又跑到班霍夫大道買Swiss Card,薄的像一張名片的造型頗特殊,但價錢並不便宜。晚餐就回到剛才經過的小街上尋找食物,選定了一家義大利麵店,點了培根奶油麵,要了兩瓶水,結果又送來了要錢又難喝的氣泡水,要不是這是我在歐洲吃過最好吃的義大利麵,差點就翻桌了! 結完賬,身上只剩下0.35SFr,真是大成功!!

    總結7天的瑞士之旅,真是湖光山色、美景天成,只可惜停留的時間有限,不能夠輕鬆悠閒的渡假,下次若有機會再來這裡渡假,一定要給它多待個十天半個月,才能領略到這邊自然閒靜的風情。

mengch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茵特拉肯(Interlaken)—布里恩茲(Brienz)—琉森(Luzern)

難得昨天能9點半就上床,睡了九個多小時,把之前累積的疲憊都一掃而空,算是小充電了一下。大約在9點半到達布里恩茲的木雕博物館(Living Museum),這是由Eduard Binder1835年所創建的私人木雕收場博物館,館內收藏有世界上最多的瑞士木雕藝術品以及各式各樣的音樂盒;裡面展出的木雕頗精緻,最棒的一座木雕是由一整顆梧桐樹幹所雕刻的一群聖伯納狗,連繩子都是由同一顆木材所雕刻出來的,其做工之細膩令人嘆為觀止。但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反倒是它的音樂盒,從沒想過音樂盒的音樂能做到這麼繁複、這麼悅耳動聽,只是價錢當然也不便宜,看得上的音樂盒換算成台幣都要上萬元,實在是買不下手,就只好等以後賺錢再來買囉! 倒是威元和上容買了400SFr的音樂盒和牛鈴,果然有賺錢的人就是不一樣。

下午抵達了琉森,由於今天的天氣超好,來這裡三次,第一次覺得琉森湖是這麼的漂亮。先到火車站的i找好住宿,接著到飯店check-in和把車子停好,停車的時候還不小心A到了旁邊的牆壁,這下買的保險總算有用上場的時候。我們就沿著湖邊一路往通訊和運輸博物館(Communicate & Transport Museum)散步過去,結果走了半小時才到博物館,幾乎快把琉森湖逛完了一半,實在是好遠、好熱、好累!! 現場還有提供乘坐熱汽球瀏覽整個琉森,不過限於時間,只得割愛(其實是我跟上容都不太敢坐),害威元一整個下午都悶悶不樂。運輸博物館館內之陳列物多為模型,除了電動玩具較好玩外,其餘的展品僅供參考交通工具演進的歷史,比起慕尼黑的德意志博物館實差上一截;而通訊博物館就有趣多了,除了可看見電信工業的演進過程,還設有互動式的攝影棚,可以讓參觀者扮演主播和導播的角色,相當的有意思。

傍晚來到琉森之獅旁的小水池照相,這時約晚上7點,太陽西斜,樹影服疏,令人興起淒涼之意。而這座琉森最著名的石雕「沉睡的石獅」 (Lowendenkmal),是為了紀念1792年法國大革命時,保護法皇路易十六王室所戰死的瑞士傭兵;美國小說家馬克吐溫曾感嘆琉森之獅是世界上最哀傷,最感人的石雕。由於天色漸暗,肚子也餓了,晚餐就到MOOK所推薦的「Stadtkeller」餐廳吃飯,點了一道烤派皮夾小牛肉和蘑菇,味道相當的不錯;而且這家餐廳還提供瑞士傳統樂器表演,包括長柄大號角和牛鈴,是平常很不容易看到的樂器,而且只要在表演完前離開,就不另外收費,有得吃又有得看,真是物超所值!! 滿惠和上容還上台去秀了一段台灣的國歌呢。

晚上吃完飯在回飯店的途中,先碰到一群喝醉酒從盧佳諾(Lugano)來的瑞士士兵,跟我們一直抱怨軍隊的生活,看來全世界的非志願役軍人都差不多。還恰巧碰到湖邊正在上演露天舞台劇,這是觀眾須與演員一起隨著場景移動的形式,在台灣還不曾看到過類似的表演,只可惜完全看不懂,不過倒是一個全新的體驗。

mengch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茵特拉肯(Interlaken)

由於怕趕不上火車,今天5點一到立刻就醒過來,又因住的地方離火車站有一段距離,所以6點就出發前往茵特拉肯東站,一出門時竟看到空中飄起濛濛細雨,大家不禁開始擔憂起來。到了車站爬上車,果然如同書上所講準時發車,讓人見識到瑞士人的堅持;車子到少女峰有兩條路線,我們上山是坐往Wagen方向的車箱,路程中在Lauterbrunnen先換有懸掛齒輪的車輛,才有辦法再繼續往上爬坡,往上到達兩線的會合點Kleine Scheidegg,又再更換一次高山火車才能直登少女峰,車程的最後一段為全長7公里的隧道,真不知當年阿道夫.蓋爾.齊勒(Adolf Guyer-Zeller)是怎麼開挖出來的。隧道中還有EigerwandEismeer兩處停靠站,讓旅客可以欣賞流過眼前的萬年冰河,過完隧道後終於抵達在1912年完工的全歐洲最高火車站標高3454公尺的少女峰站。

在坐車來時的路上,雲霧繚繞,少女峰幾不可見,沒想到下車後先衝往plateau,看到太陽開始露出臉來,整個雲層受熱開始散開,狀闊的Aletsch冰河就出現在眼前,少女峰則屹立在身旁,大自然的美景實在令人震懾,難怪此地會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隨後參觀了放置有大型冰雕的冰宮,又到標高3571公尺的斯芬克斯觀景台(Sphinx Observatory)觀賞其他的山峰;可能是高山上空氣稀薄,到後來開始出現高山症的症狀頭暈、噁心,就於11點搭乘往Grindelwaldz方向的列車下山去了,下山時不知是因天氣變好或路線不同,風景比上山時美麗許多,今天實在不虛此行。

到站後,到旁邊的中國餐館和COOP,買了揚州炒飯和紅茶當午餐,就又跳上遊布里恩茲湖(Brienzersee)的遊船;這個號稱是全瑞士最潔淨的湖泊面積並不大,但其行進方式採之字形,所以繞湖一周約需三個小時。不過今天的天氣實在太棒,連帶覺得風景特別美麗;由於船班的緣故,我們中途只在布里恩茲停留,衝進去i拿了些資料就走,其餘的時間都待在船上欣賞兩岸的風光。靠岸後,由於大家都很累,就到火車站對面買了泰式海鮮河粉,take away還打7折,不過還頗好吃,真沒想到這個小小的城鎮,食物倒都還不錯吃。

mengch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蒙特勒(Montreux)—威薇(Vevey)—伯恩(Bern)—茵特拉肯(Interlaken)

一早起床發現天氣暴好,趕緊開車到西墉城堡補照相,再開到威薇;這裡除了有雀巢食品的總部,在雷夢湖畔有一座卓別林的銅像,這位喜劇泰斗在過世的前25年都住在這裡,而這裡也是觀看整個日內瓦湖最漂亮的地點,再加上今天的好天氣,湖變的非常漂亮,由於時間的關係,照完相就直奔伯恩而去了。

伯恩為瑞士的首都,被亞拉河(Aare River)所圍繞,舊城區由於保留了16世紀至今的古建築、街道、噴水池雕像、低矮的拱廊和長達6公里的鵝卵石小徑,而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而我們到了伯恩火車站停好車,就沿著站前的鵝卵石小徑,也就是沿著Spitalgasse—Marktgasse—Kramgasse—Gerechtigkeitsgasseu一路逛到舊城區的另一頭,這條路的商店非常多,只是可能因為遇到禮拜一,店都沒開,而使得街道失色不少。在這條路上最大的特色,就是大約每隔100-150公尺就會出現一座造型奇特的彩色雕像噴泉,每一個噴泉都有一段故事,最有名的莫過於正義女神噴泉和食人魔噴泉。

走到舊城區的盡頭,過了尼迪格(Nydegg)橋,看到了熊公園(Barengraben),其實只是一個小窪地,裡面養了四頭熊罷了! 因為Bern的德文是「熊」的意思,伯恩在1191年由Berchtold五世公爵建城,當時他在這裡的第一隻獵物是熊,所以將此城命名為伯恩;因此來這的觀光客都會想在「熊城」看到熊,才會使得這個小公園成為當地著名的景點。而沿著公園旁邊的路上爬,可到達位於山上的玫瑰園(Rosengarten)1913年由公墓改建而成的玫瑰園,是俯瞰伯恩是全景最佳的位置,景緻算相當不錯;唯一遺憾的是因季節不對,沒辦法看到盛開的玫瑰花。

回程順路經過了大教堂,其為哥德式後期的建築,自1421年開始建造,一直到1893年高塔完工,共歷時4個世紀之久,裡面有一座1726年所建造,有5404根銅管的全瑞士最大管風琴,可惜的是因為今天教堂整修,無緣得見;不過還好有看到教堂門口著名的「最後審判」雕像,才不枉來這一趟。下午吃完飯,好不容易等到了整點的西城門鐘塔(Zeitglockenturm)表演,其第一層的天文鐘是建於1218年,至於目前塔中的規模,則是1771年完成的;但看完後只有一句話被騙了!! 還好旁邊的巧克力店「Confiserie Tschirren」的巧克力超好吃,才稍稍平息了我的怨氣。

接著在開往茵特拉肯的路上,阿爾卑斯山脈開始浮現眼前,實在是太漂亮了!! 且公路是沿著圖恩湖(Thunersee)前行,湖光山色、依山傍水的感覺實在很棒! 到了茵特拉肯使用按鈕找住宿的方式在Interlaken West附近找到了一家便宜旅社,接著又跑到Interlaken Ost買好明天上少女峰(Jungfraujoch)Good Morning Ticket。解決完最大的兩個問題,再來當然就是到主街Hoheweg旁的35公畝大草坪—Hohematte與少女峰合照囉! 天空還有些人在玩飛行傘,真不知他們到底從哪裡飄過來的?? 不過想必視野必定很棒吧!! 還實在蠻欽佩他們的膽量。

回家前先到COOP買好明天的早餐(似乎是瑞士最大的連鎖超市,好比是台灣的家樂福,全國都看得到),還順便先把到此一遊的名信片買完;晚餐就在住處樓下的小酒館吃當日特餐,食物不錯吃,就是上菜慢了些。吃完飯後到公共浴室洗澡時,就在抹完洗髮精準備要沖水時,水龍頭一轉開發現竟然沒有熱水,差點被阿爾卑斯山的雪水涷斃,最後只好一邊發抖一邊把澡洗完,真是超難忘的悲慘經驗。晚上睡覺時,樓下的酒吧的bass聲實在有夠大,果然貪便宜還是得付出一些代價,看來今天晚上只好戴耳塞睡覺了。

mengch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內瓦(Geneva)—洛桑(Lausanne)—蒙特勒(Montreux)

今早大家抱著慢慢來的心情,摸到了9點半才出門,還沒到日內瓦機場,果然滿惠已經打電話來催了,車子一到機場,pick up人後就直奔洛桑而去,在衡量時間後,決定先去洛桑旁的小漁村烏契(Ouchy)。一開到那看到眼前的湖光山色,真是驚為天人,湖面上雲霧縹緲,遠山點綴著點點白雪,且日內瓦湖(Lack of Geneva)從東側看,遠比從日內瓦所在的西面看起來漂亮多了,再配合上烏契那種閒淡的感覺,相當契合。

停好車,先走上奧林匹克博物館(Olympic Museum),這是國際奧會在1993年所建立,用來記錄及展示歷來有關夏季及冬季奧運會的各種活動。奧林匹克博物館佔地極廣,館前長年點燃奧林匹克之火,象徵奧運會「更新、更高、更遠」的精神;館內大廳有一面由一塊塊大理石砌成的牆,每一塊石頭價值100萬美元(只要贊助100萬就可留名),我們還在牆上找到李登輝前總統的名字。館內設備新穎,大量運用視訊等多媒體科技,展現包括歷年來各項比賽活動的沿革,還有歷屆優秀選手的介紹;館內還有一隻可愛的機器人,會跟你胡亂哈拉,蠻有趣的! 其它則陳列了歷屆奧運會的紀念文物和運動員的衣物,且還可以查詢歷屆比賽的影片,是相當值得一看的博物館。

中午就在湖邊買個kabob坐著吃,感覺還蠻愜意的。下午離開了烏契,原先預計到威薇找住宿的,但是碰到假日i公休,只得又往下一座城市,也就是蒙特勒尋找。蒙特勒果然熱鬧許多,觀光客也不少,但i星期日也只開到下午2點就關門了,真慘……,只好靠著門口所提供的旅館目錄,與不甚詳細的簡圖,找到了一家一星級的旅館,房子看起來具有相當的歷史,而且只有兩位老太太住在這裡,蠻家庭式的,價錢也還算合理,就決定住了下來,老闆娘還提供我們公車票,只可惜今天下雨,實在不想淋雨等公車,白白浪費了四張公車票。

大約在下午4點半到達西墉城堡(Chateau de Chillon),這裡反而離我們住的地方較近,沒想到還有提供中文簡介,且門票附了一堆coupon券,最嘔的是竟然有奧林匹克博物館的75折優惠券,平均一個人損失了3.5SFr。而在城堡裡面總共待了一個半小時,這裡感覺上實用性較高,舒適性較不足,房舍也極老舊,但地點絕佳,窗外的景色實在是非常漂亮,從窗戶向外望可看到日內瓦湖及阿爾卑斯山,景色實在是美的無法以言語形容。西墉城堡早在羅馬時代即已建立,在11-13世紀間擴大改建,才成為今日所看到的模樣,城堡的地基位於300公尺深的日內瓦湖湖底,底部依山勢而建,從外表看來,感覺整座城堡和山坡合而為一。以往這裡曾作為監獄,其中最有名的囚犯為16世紀支持日內瓦獨立而被囚禁的彭尼華(Banivard)神父,他曾被鐵鍊綁在第5根柱子長達4年之久;1816年英國詩人拜倫來這裡參觀時,在第3根柱子上留下簽名,是西墉城堡重要的古蹟之一。

離開西墉城堡後,本來還想至蒙特勒繼續逛逛,但車才剛停好,就開始下起傾盆大雨來,只好隨便找家簡餐店,早早吃完晚餐,回家享受飯店溫暖的床鋪,等明天再出來照相了。

   

mengch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內瓦(Geneva)

今天的早餐果然與平日一樣,麵包、咖啡或熱巧克力,外加一杯柳橙汁,看來所有講法語的國家吃的早餐都差不多吧!! 出門時先到車站弄清楚一日券的使用方法,選定了2-zone無限制搭乘,要價6SFr,算算只要坐超過3趟,就算已經回本了。

首先先坐到火車站,再轉bus到聯合國歐洲總部(The United Nations Building),一下車先看到國際紅十字總會和陶瓷博物館,其所在地的公園相當漂亮,不過限於時間只夠參觀聯合國歐洲總部,其餘兩個景點只得割愛;而位於總部門口前的國際廣場有張斷腿大椅,代表世界上遭地雷所炸傷的民眾,用來警惕世人和平的重要。

但在尋找入口時,發生悲慘的事,竟然判斷錯方向,結果繞了一大圈又回到原來下車的地方;原來下車處的隔壁就是入口,遊客入口處竟是設在偏門的位置。順利進入後跟著英語導覽團,參觀時間大約一個小時,導覽者是一位墨西哥籍美女,不過她講的速度相當快,再加上墨式口音,實在只能聽懂六、七成;不過裡面實在很大,像座迷宮一樣,但有太多部分是禁止參觀。印象較令人深刻的大概是召開軍事削減會議的「西班牙密室」和由各國捐獻不同建材的長廊吧! 以建築來說,海牙的和平宮似乎還漂亮些;最可惜的大概是沒跟那顆金色的渾天儀照到相了,離開時算一算竟然在這裡花了三個小時,覺得還蠻浪費時間的。

趁著天氣開始轉好,趕緊進城與傑特噴泉和花鐘合照,傑特大噴泉原是當地人為了解決水力發電廠水量過於充沛的現象,而裝置幫浦機抽水,將水抽出發電廠,久而久之,竟成了世界奇觀。傑特大噴泉於每年3月初到10月的第一個禮拜天為止,除了陰雨天之外,每天都準時做「噴水表演」;傑特大噴泉每次可噴出140公尺高,500公升噴水量的噴泉,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噴泉。而大花鐘位於英國花園(Jardin Anglais),建立於1955年,這座直徑約5公尺的花鐘,秒與秒間隔為27公分,上面共裝飾了6500朵的鮮花,花種還會隨著季節不同而有所更迭,據說連秒針都很準時,不過我總覺得陽明山的花鐘還較好看些。

吃完午飯,換完瑞士法郎,又進去i要了一些資料,正與雷夢湖(Lac Leman)拍照的當時,竟又開始下起雨來,只好先找個博物館參觀兼避雨。在前往巴士站的路上恰巧發現了一家超市,馬上衝進去補貨的結果,是背上多馱了3公斤的果汁,只好就這樣背著重物前往鐘錶博物館;到站下車後赫然發現離博物館區還有一段好漢坡得爬,頓時覺得當初應捨電車改搭巴士的。市立博物館為免費參觀,展覽場地雖然不大,但卻相當值得一看,館內陳列著不同時期所製造的鐘錶,種類繁多,各具特色,部分收藏品製作的小巧可愛且表面彩繪非常精美,實在是一個很不錯的小型博物館。

稍後先回旅館把東西卸下,再輕裝至附近的卡露吉(Carouge)上電車,原來我們就住在手工精品總部附近,早上出門去市區前,還到旁邊的跳蚤市場轉了一圈呢! 到了日內瓦大學下車,一下車就看到了對面的大劇院,進大學校園前,還先看了一場路邊的西洋棋賽,才進去找宗教改革紀念碑(The Wall of the Reformation),牆上有喀爾文及他的弟子包括Theodore de BezeJohn KnoxGuillaume Farel等人的浮雕像,用以紀念喀爾文對宗教所作的貢獻,上面還刻有「Post Tenebras Lux」,意即經過了黑暗,光明終於來到。之後在前往市政廳(Town Hall)和聖彼得教堂(Saint Peter’s Cathedral)的路上經過了一個小公園,發現它們的玩具木馬還頗好玩,除了前後方向還可上下移動。市政廳為四合院式的中古建築,廣場中的阿拉巴馬之柱(Alabama plaque)1876年美國獨立百年紀念時,美國官員贈送給日內瓦政府的紀念品。而聖彼得教堂建於西元11601232年間,建築本身融合多種不同風格,其拱門為哥德式風格,教堂正門廊柱則充滿了希臘羅馬式風格,建築物相當雄偉,頗有點後悔這麼晚來,不得其門而入。

逛完這兩個景點後,日內瓦也算完成攻略,就依著觀光手冊尋找餐廳,最後選定了一家販賣瑞士傳統菜餚的餐廳,意外點到了蘆筍和起士火鍋,口味頗重,還蠻值得品嚐看看,但被坑了3.9SFr的礦泉水,也算有得有失。明天就等著去機場接滿惠了,也慶祝秀紋終於順利回到台灣,只是還是沒補位升等坐到商務艙,有點可惜。

mengch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里昂(Lyon)—安錫(Annecy)—日內瓦(Geneva)

今天起個大早先送秀紋至里昂機場搭飛機,當車子接近機場時,沒想到里昂機場的造型非常獨特,像一隻展開兩翼的大鳥在翱翔,到了之後發現位於正中間的主體純粹作為景觀用,兩翼才是登機門,大概只有法國人會把造型和美觀擺在實用性之前吧! 順利的幫秀紋check-in和劃到靠走道的位置後,就依依不捨的跟秀紋說bye-bye,而和另兩人踏上往瑞士方向的路前進。

大約在11點半到達事前選定的中途站安錫,在抵達之前的路上,就開始有進入阿爾卑斯山城的感覺;而在小小的迷路後,終於順利地找到旅遊服務中心,地點真是超好的,不但附設停車場、紀念品店,最重要的是還有Quick,午餐當然就在這裡先解決啦! 安錫是阿爾卑斯山區最具魅力的城鎮,位於安錫湖(Lac d’Annecy)的北端,四周環有附滿白雪的山脈,而中世紀的城區裡有運河、鮮花纏繞的橋樑與拱廊街道,整座城給人的感覺相當的小巧可愛,城裡面到處都是來渡假的人潮。根據服務台的小姐解說,只要花一個小時就能把市中心逛完,於是我們就先到湖畔散步照相,正在感嘆這裡的美景,沒想到手機突然響了,原來秀紋被荷航所delay,搭不上CI66回台北的飛機,由於擔心她的情況,害我整個心情都被打亂了,之後只記得去了安錫堡(Chateau Annecy)、小島宮(Palais de l’Isle)、聖皮耶教堂和聖母院。小島宮為提烏運河(Canal Thiou)中的12世紀監獄,建築造型像一艘船頭昂立在水上,非常有特色;而聖母院內竟裝有立體環繞音響,令人印象深刻。

離開安錫開往日內瓦的路上,山頭靄靄白雪搭配山坡上的小屋與屋前放牧的乳牛,這種景色真令人看到會流連忘返。但等到車子進入日內瓦市區後,就只能用噩夢一場來形容,塞車與單行道對於我們這種觀光客來說,簡直是極大的考驗與挑戰,雖然不小心路經傑特大噴泉(Jet d’eau)&大花鐘(The Flower Clock),但卻一點也開心不起來,因為車子根本無法停下來……。由於身無分文,最後只好我守在車上,威元跟上容去找i和結匯,順便搞定住宿,因今天不好訂房,等找到飯店又已是兩小時以後的事了,好不容易找到3人房附早餐及停車—285SFr/day,還算可以接受,就一次訂下兩天了。

找完住宿大家已沒有力氣再到市區找吃的,晚餐就靠吃泡麵解決,而秀紋也回電順利到達阿姆斯特丹,只是改搭乘荷航的飛機回台灣,心理的重擔總算落下,今天總算否極泰來了。

mengch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里昂(Lyon)

清早早餐是由room service送來,沒想到這種廉價旅館因沒有附設餐廳,但反倒有這種貼心的服務。今天大家決定用里昂的大眾運輸作為代步工具,首先到隔壁的火車站尋找所需的資料,發現此i非彼i,還是得先坐車到舊城區去;弄清其地鐵系統又花了不少時間,結論是選擇one-day ticket只要坐三趟下來就可回本,但只能用投幣的,只得又跑回車站隨便買張名信片找零,這才順利買到車票上路。里昂地鐵與慕尼黑一樣,搞誠實制度,但使用前得先在車票上簽名且須在入口的打票機先打上時間,里昂地鐵予人的感覺是舒適且迅速。

順利到達豎立著有路易十四騎馬雕像的廣場Place Bellecour,從這裡恰可仰望位於山上的聖富維耶教堂(Basilique Notre-Dame de Fourviere),在廣場旁的i取得了免費地圖,大家決定以徒步方式過薩翁河(la Saone)到聖約翰教堂(Cathedrale St-Jean),順便瀏覽河景。這座建於12世紀末的教堂旁還有一座中世紀的教堂遺跡,而進入教堂時剛好碰上望彌撒,在這莊嚴隆重的氣氛下,我們也不敢隨便參觀,無緣目睹據說可顯示至2019年的宗教節日之天文鐘,頗覺得可惜。只得往纜車站繼續前進,到了車站發現纜車與地鐵似乎為同一系統,不放心地跑去問了站務人員,證實原先的猜測正確,整個城市的交通系統都由同一家公司—TCL經營,所以舉凡地鐵、電車、公車和纜車都可用同一張票搭乘,這次真是賺到了!!

一出纜車站映入眼簾的就是聖富維耶教堂,這座華麗的仿拜占庭式長方形教堂建於19世紀末,融合運用角樓、槍眼、大理石與鑲嵌細工等建築元素,成為里昂的象徵之一,也是附近的制高點,視野絕佳。在這拍了幾張相片,順道解決完生理需求,這時赫然發現旁邊有售票口,眼看快到中午休息時間,也不管到底是賣哪的門票,先進去在說;沒想到進了門,往上一看,只見無窮盡的螺旋階梯,原來這是通往塔頂的樓梯,只得一邊轉一邊爬,真是爬到頭都暈了,好不容易到了出口,舉目所及,恰把整個里昂市遠近盡收眼底,實在爬的太值得了。下來後進了教堂,恰有人在彈奏管風琴,結論是這種樂器還是得在這種環境下,才能發揮它最棒的音色及效果,這座教堂內部裝飾的金碧輝煌,完全把山下的聖約翰教堂比了下去。享受完天主的浸沐後,前往高盧羅馬劇場(Theatres Romains),此地有兩座羅馬圓形劇場,其中大劇場(Grand Theatre)是法國最古老的劇場,建於西元前15世紀,可容納3萬名觀眾,至今仍可作為表演場地;只可惜今日加了太多現代的人工設施,破壞了它的古意。

下午的遊覽以半島區(La Presqu’ile)為主,其位於隆河(la Rhone)與薩翁河間,沿著徒步區的共和街(Rue de la Republique)一路往沃土廣場(Place des Terreaux)走去,兩旁的高級名店林立,可惜今天又是假日,所有的店門都是拉上的,只能在櫥窗外過乾癮,法國人真是一個懶散的民族……。走著走著,最後竟開始下起大雨來,當下決定乾脆先回家,再到對面的shopping mall看看,沒想到還是關店,只剩下速食店有在營業,不過中庭的噴水表演倒還相當不錯,這下只好回家睡個午覺,等到晚點再出門。

5點半出門時,只見天氣晴朗,休息一下果然是正確的抉擇;這次我們改坐電車到目的地,車內設備新穎,比阿姆斯特丹的電車好坐多了。到達沃土廣場後,先與17世紀所建的市政廳合照,而位於其後的里昂歌劇院(Opera de Lyon),建築師Jean Nouvel以鋼鐵及玻璃為建材的黑色穹頂搭配新古典風格的外殼,相當的具有特色;而廣場上宏偉的19世紀噴泉是與自由女神像同樣出自雕塑家巴透第(Bartholdi)之手,更是不可錯過的景點。接著當然就要去找著名的里昂壁畫,好不容易才找到,發現實在是太藝術了! ! 「法國名人畫」裡的人物栩栩如生,彷彿要從畫裡跳出來似的,可惜我只認識小王子與聖修伯里;而另一幅著名的「書店」真的就像是平常所見的書局,只是書大本了點。

與隆河照完相,這時也不早了,且秀紋明天要回國,就隨便找家kabob祭五臟廟,這家店價錢適中,但份量依舊驚人,味道還不錯。吃完後趕緊回家打包行李,準備明日前往日內瓦,也順便送秀紋上飛機,到此旅程也完成1/3了。

mengch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巴黎(Paris)—楓丹白露(Fontainebleau)—里昂(Lyon)

今天大家全部都睡過頭,拖到10點才出門,沒想到車才開進環城大道,就遇上大塞車,開了兩個小時才走了35公里,這5天的連續假期真是害死人了!! 更倒楣的事是車子在進A6時走錯了路,莫名其妙的多花了6€的通行費,還得繞回巴黎,晃了一圈白浪費了兩個半小時,且油箱開到只剩下1個空格的油量,只好順便先加滿油再重新上路,不然遇上這種不知距離為何的塞車,到時後開到沒油得下來推車才恐怖咧! 在經過一番討論後,決定改走N7前往楓丹白露,避開高速公路的車潮,直到下午2點半才終於到達目的地,足足比預定時間多花了三個小時,這時候大家都快餓扁了,先隨便找個餐廳吃飯為重,但沒想到這種觀光聖地,食物竟然還不錯吃。

等到開始逛楓丹白露宮(Chateau de Fontainebleau)已是下午3點半了,其入門的售票處還是和以前一樣不顯眼,不過裡面的展覽比起上次來時,遊覽路線的規劃較長且陳設之裝飾品較多,但壁畫似乎稍欠保養,略顯斑駁,但其內部擺設與凡爾賽宮相比毫不遜色。楓丹白露宮原是1169年路易七世在此興建修道院以獻給貝克特(T. a Beckett),直到16世紀法蘭西斯一世及亨利二世延聘義大利藝術大師為楓丹白露宮量身打造成具佛羅倫斯與羅馬風格的裝飾性城堡,其後的亨利四世更是大加擴建修飾,才成為今日華美的宮殿。在大皇廳(Grands Appartments)內最富麗堂皇的景點莫過於舞會廳(Salle de Bal)—這座文藝復興風格的舞會廳由普利馬提喬(Francesco Primaticcio)1552年設計,長30公尺、寬10公尺,是宮中最美的廳堂。聖三一禮拜堂(Chapelle de la Trinite)—是宮殿內最古老的建築之一,於1550年由亨利二世所設計,亨利四世時增建了飾有佛雷米內特(Ferminet)所畫之「贖罪」壁畫的穹頂;和法蘭西斯一世長廊(Galerie Francois I)—是當年楓丹白露派義大利大師所留下的裝潢風格,其內精細的雕刻和鑲嵌的壁畫,堪稱是文藝復興風格的代表作。而皇后宮一樓的中國博物館(Musee Chinois)也頗值得一看,這是1863年由拿破崙三世的皇后艾珍妮所成立,其內所收藏的古物都是19世紀法國入侵中國時,由圓明園搶奪回來的寶物,以及原先一些皇室所收集的中國裝飾藝品。

最後參觀完主建築物已經下午5點了,方才至楓丹白露宮的英式花園(Jardin Anglais)散步,由於今天的天氣非常棒,使得戶外的噴泉、水池搭配著廣大的綠蔭,令人感覺心曠神怡,只怨今天為何只能在這待三個小時,真是可恨的塞車。臨走之前,當然得與馬蹄形階梯(Escalier du Fer-a-Cheval)合影留念,這座造形特殊的階梯建於1634年,由塞禾梭(Jean Androuet du Cerceau)設計,位於白馬廣場(Cour du Cheval Blanc)的一端;白馬廣場又稱作「訣別廣場」(Cour des Adieux),是因為1814年時拿破崙兵敗,即將被放逐至科西嘉島,臨走時走下馬蹄形階梯對著法國軍隊發表離別宣言的地方。

拍完照等著我們的就是四小時的狂馳,直到晚上9點半終順利到達旅館,找旅館的過程還因天色太暗走錯路,幸好昨天有先買地圖,才不致露宿街頭,而且還順便在路邊買了香腸與雞肉的kabab,吃起來還蠻有味道的。今天雖然為了到里昂多花了不少時間,但總算順利安全抵達;另外值得一題的是今天在到里昂的途中,利用下坡路段創造了個人開車最快記錄—205km/hr,這應該也算是一個值得本人紀念的日子吧!!

mengch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巴黎(Paris)

這三天實在太累了,早上大家都睡到很晚才起床,拖到10點半才出門,車子停在羅浮宮地下停車場,趁著天氣好先到杜樂麗花園拍照,這座新古典風格花園原屬1871年被巴黎公社夷為平地的杜樂麗王宮;這座花園為17世紀路易十四的宮廷園藝師樂諾特(Andre Le Notre)所設計,有寬敞的大道及幾何形的花壇,是巴黎最受歡迎的開放空間之一。接著跑到歌劇院旁邊的米其林專賣店買地圖,沒想到才差10分鐘而已,竟遇上午休時間,大概只有法國人做生意會這樣,只好轉回往奧塞美術館(Musee d’Orsay)前去,順路經過麥當勞填飽肚子。

奧塞美術館的前身是拉魯(Victor Laloux)19世紀末為巴黎-歐雷翁鐵路公司(Compagnie Paris-Orleans)設計的火車站,於1986年改建為美術館,收藏1848-1914年的藝術作品。我們進去後從三樓開始逛起,此層主要展出1872年以後的印象派畫作,這區也是奧塞美術館最聞名國際的珍貴館藏,許多畫作常被引用刊登在報章雜誌上。最著名的有梵谷的「嘉舍醫生」(Docteur Paul Gachet)、馬內的「草地上的午餐」(Le Dejeuner sur l’Herbe)、雷諾瓦的「煎餅磨坊」(Bal du Moulin de la Galette)、莫內的「藍色睡蓮」(Les Nympheas Bleus)和塞尚的「玩牌者」(Les Joueurs de Cartes)等,而一樓的雕塑區則以羅丹的「地獄門」(La Porte de l’Enfer)最為著名。頗後悔來此之前功課作得不夠,除了三樓外,一、二樓的作品,作者都不太熟,只能隨便看看;此外值得一題的是,二樓的餐廳裝潢精美,保留著當年的裝飾,真想坐在裡面點杯咖啡,相信應該是不錯的享受。

離開奧賽前,因為等女生排隊上廁所太久,乾脆跟威元以快速行軍的方式跑到米其林買好里昂的地圖;回來會合後,秀紋也已經與阿福確認好機位,這時心頭的兩塊石頭總算落下。接著在前往傷兵院(Hotel des Invalides)的路上,恰經過全巴黎最美麗的橋樑亞歷山大三世橋(Pont Alexandre III),此橋因沙皇亞力山大三世(即尼古拉二世的父親)189610月為之奠基而得名;這座橋是為了紀念1892年的法俄聯盟而於1896-1900年間建造,完工那年適巧遇上巴黎舉行萬國博覽會。這座橋可說是19世紀工程的一大壯舉,僅以一塊達6公尺高的單拱形鋼架橫跨塞納河。這座雕飾華麗的橋樑,加上對面有著金色圓頂的傷兵院,再搭配上今天超級棒的天氣,真是金光閃閃,瑞氣千條,這種場面當然消耗了我們不少底片囉!

而傷兵院是路易十四於1671年下令興建,是為了使退休或受傷的軍人有個居處,1676年蒙莎(Jules Hardouin-Mansart)根據布呂揚(Liberal Bruant)的原始設計完成,他後來並興建屋頂鍍金的圓頂教堂(Dome des Invalides)作為路易十四的私人禮拜堂。傷兵院的正面建築長達195公尺,非常壯觀氣派,從正門進去,首先入目的是榮譽中庭(Cour d’Honneur),這裡過去曾是校閱軍隊的場所,現在來這裡的遊客多半是為了參觀葬有拿破崙陵寢的圓頂教堂(據說覆蓋在上面的金箔多達38萬張,難怪閃閃發光);不過由於進去時已近5點,離關門時間剩下不到半個小時,只好無緣目睹拿破崙的遺體及棺木。不過時間上還來得及參觀聖路易教堂(Eglise St-Louis des Invalides),其又名「士兵教堂」建於1679-1708年,是古典主義建築的代表作,內部平面成希臘十字型,中心吊燈高達107公尺,整個圓頂更足足用了12公斤的金箔裝飾,內部莊嚴肅穆,非常的華麗漂亮;但奇怪的是為何懸掛了許多中國的將帥旗,這實在頗令人費解;此外值得一題的是,白遼士曾於1837125日,集合200位樂手、210人的合唱團在此首演他所編寫的「安魂曲」(Requiem)

離開了傷兵院,這時大家又累又餓,討論後決定先走到艾菲爾鐵塔(Tour Eiffel),再從那裡搭船回奧塞,到了鐵塔前的戰神廣場(Champ de Mars),發現草坪上有許多人在作日光浴,看起來真愜意,害我也好想躺下來享受一下巴黎的陽光,只可惜沒人要陪我這麼做。高319公尺的艾菲爾鐵塔是1889年為萬國博覽會及法國大革命100週年而建,由古斯塔夫艾菲爾(Gustave Eiffel)所設計,在1931年紐約帝國大廈落成前,一度是世界最高的建築物;本來還想找大家登上鐵塔,欣賞一下巴黎市容,可是還是沒人搭腔,只好就此作罷。而今天從鐵塔這邊隔河看對面的夏佑宮(Palais de Chaillot),突然覺得醜陋許多,不像從前來時的漂亮,看來這一區的景點還是得晚上來,配合上噴泉、燈光才會顯得美麗。最後為了節省30分鐘走路回奧塞的力氣,大家決定買一段Batobus的船票,雖然只搭乘短短的10分鐘,但順便小瀏覽了塞納河的風光,也算是意外的收穫,只可惜白天的風景還是比不上晚上的燈光效果。

晚餐決定按圖索驥,到書上所推薦的畫家小館(Bistrot du Peintre)用餐,據說店內世紀初的新藝術裝潢已被列為文化遺產;幸運的在附近找到車位,興高采烈的進了餐廳,赫然發現菜單完全看不懂,幸好鄰桌可愛的小姐伸出援手,替我們逐字翻譯,才解了我們窘困的處境。本來隨便點了一道菜,但威元說此為牛排,害我趕緊更換成魚肉特餐,上菜後的結論是法式作法並不難吃,只可惜口味稍重且太過油膩,倒是秀紋跟上容點的油封鴨(confit de canard)味道頗不錯,相當具有特色;最後結帳的時候才發現,我跟威元吃錯了彼此的菜,原來fillet不是菲力而是肉片的意思,還好歪打正著,不然三分熟的牛肉,我還真不知如何下嚥! 另外值得一題的是,來法國那麼多天,發現法國的啤酒似乎沒有比利時的啤酒來的好喝。

mengch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漢恩(Rennes)—聖米歇爾山(Mont-St-Michel)—巴黎(Paris)

今早離開漢恩,頗可惜不能好好的逛逛漢恩,而驅車直奔聖米歇爾山;路上看到一大片漂亮的油菜花田,趕緊停下來拍張充滿歐洲風情的照片,這就是開車最大的好處,能說停就停,也順便跟愛車合照。快到達目的地之前,看到好大一群放牧的綿羊散佈在山前的大片草地之上,加上背景是聳立在海上的聖米歇爾山,這個畫面實在太令人震撼了! 完全值得多開1000公里路為了來這裡一遊。

停好車,才一進城找廁所上,竟要收費0.35€/人,真是太會坑觀光客的錢了! 沿著舊街走一小段路,就順著城牆旁的階梯往上爬,居高臨下的視野果然極佳,附近的海灘一覽無遺,地平線彷彿無限的延伸,還瞧見遠方竟有遊客在潮間帶走路,實在太誇張了,要是漲潮了怎麼辦?? 不過看著山上的修道院,不禁開始讚嘆起造城者的偉大,實在是太壯觀了。聖米歇爾山佇立於庫斯濃河(la Couesnon)河口,山頭建有比它高出兩倍的修道院(Abbaye du Mont-Saint-Michel),聖米歇爾山因位於諾曼地及布列塔尼間的邊界戰略要地,於英法百年戰爭時開始大力增建,乃由8世紀時毫不起眼的祈禱所成為1213世紀極具影響力的本篤會修道院。被稱為miquelot的朝聖者遠道前來敬拜天使長聖米迦勒,中世紀時並以學術中心聞名,大革命後還曾作為政治監獄達73年之久;修道院內僅餘建築物可看,裡面空空如也,但無損於參觀它的價值。中午就在當地享用當地著名的聖米歇爾煎蛋料理,點菜時還看不懂菜單,幸好旁邊坐了一桌柬埔寨移民,才順利的解決吃飯問題,蛋吃起來口味還不錯,只是加了太多奶泡,而附餐的聖代也還不錯吃。

傍晚到達巴黎,買完媽要的鈣片(付賬時竟不會用刷卡器,法國人超笨!!),怕趕不上晚上的秀,只得打包隔壁的炒麵,吃完飯出發時已9點,趕到麗都旁的地下停車場停好車(除了單行道,米其林地圖連停車場都有標上去,這是我們的製圖業著應該多學學的),剛好還剩20分鐘。進去後,發現有無預先訂位根本沒差,不過看今天的樣子,倒是賣了大客滿,訂了位還是較心安;這次坐的頗後面,沒有上次運氣好,視野是還可以,只是從開場到結束,都被前面一個大陸雞冠頭擋來擋去,真想拿香檳的軟木塞K她。今晚的秀與上次來看時,作了很大的變化,為了順應時代的潮流,多了份科技味,隨然秀還是很精采,但感受不像上次看到時那麼悸動,可能是距離太遠,臨場感不夠;不過招牌的魔術、雜耍和冰上滑冰,雖然戲碼不變,依舊搏得了全場的喝采。散場時因喝了大半瓶香檳,人都馬西馬西,兩個女生更早已不勝酒力,大家都沒力氣再夜遊香榭里榭大道,只得拍拍凱旋門,早早回家;沒想到要拍秀紋時,spot light竟關了,原來午夜12點就會熄燈,真是新知,秀紋簡直氣炸了!! 今天真是玩的超累,一回到房間洗完澡倒頭就睡,日記只好等明天再補了。

mengch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杜爾(Tours)—昔儂(Chinon)—翁傑(Angers)—漢恩(Rennes)

       今天用過早餐,由於阿福才剛起床,就先去杜爾的市政廳前拍拍照,雖然沒有像晚上看那麼驚艷,但相較台灣的縣市政府建築,實在是漂亮太多了,照相時還在門前的噴水池上看到彩虹;杜爾是羅亞爾河流域中最吸引人的城市,位於古老羅馬城鎮遺址,西元4世紀在聖馬丁主教領導下,杜爾成為重要的基督宗教中心,15世紀法王路易十一定都於此,杜爾以武器和紡織業開始興盛。

    上路後先到薇雍德希堡(Chateau de Villandry),這座羅亞爾河流域最後興建的文藝復興式城堡,是16世紀建築的典範,薇雍德希堡不只是座城堡,更是座大花園。這裡目前是由來自西班牙的卡洛瓦(Carvallo)家族所擁有,故法國人不太宣傳,名氣沒那麼大;但此堡最有名的就是它的花園了,非常的漂亮,而且城堡給人的感覺是小而溫馨,加上美麗的花園,實令人流連忘返。

    薇雍德希堡完工於西元1536年,由法蘭西斯瓦一世的財務大臣讓.布黑頓(Jean le Breton)負責建造,由於布黑頓曾以大使身分前往義大利,因此他對義大利文藝復興的品味正好符合國王的需求(布黑頓有所貢獻的另一座城堡就是香博堡),布黑頓將12世紀的殘留城塞與16世紀的新建城堡結合,並為薇雍德希堡設計了精采絕倫的文藝復興式庭園,但布黑頓家族只在此住到18世紀,現在見到的部分城堡和其內部是源於接手的卡斯特蘭(Castellane)家族所建;擔任國王大使的卡斯特蘭是來自法國南部的普羅旺斯貴族,他以古典樣式整修城堡,以使房間符合18世紀的舒適水準,這也是城堡內有普羅旺斯風格裝飾的原因。西元1906年卓新.卡洛瓦博士(Dr. Joachim Carvallo)購入此堡,並且成立了歷史城堡保存協會,苦心鑽研史料修復城堡,他是法國將私有豪宅開放的第一人,其窮畢生心血將薇雍德希堡恢復到16世紀的文藝復興風格,並修復19世紀時被破壞殆盡的城堡花園,實在令人感佩他的專致,今日才有這全歐洲最美麗的花園城堡讓世人鑑賞。 

       離開薇雍德希堡後到達昔儂,停好車後恰可隔河眺望昔儂堡,雖然其大部分建築幾乎只剩下斷垣殘壁和零星的城塔,但滄桑的場景,似互可令人遙想當年的壯闊。從西元3世紀的羅馬時代,這裡就是重要城塞,在安茹家族叱吒法國的中世紀,這裡也是兵家必爭之地,不過真正讓昔儂堡廣為人知的事件,應該算是西元1429年英發百年戰爭時,聖女貞德(Jeanne d’Arc)在此晉見皇太子查理(之後的查理七世)時,那歷史性的一刻,之後取得皇太子信任的貞德,從昔儂堡出發,開啟了她奇蹟式的勝利之旅,也扭轉了法國的命運。

    午餐就在這邊的米其林一星級餐廳—Au Plaisir Gourmand Restaurant用餐,有懂法文的人在真好,從阿福一開口後,服務生馬上對我們180度轉變,極為熱心與親切;今天我們全點39€的「巴爾劄客」套餐,外加一瓶白酒。首先上來的是海鮮濃湯,裡面有幹貝和許多海鮮,味道濃郁香甜,再搭配上自製的手工麵包,不論直接吃或沾湯吃,口感都是超一流的;而前菜為龍蝦餃,龍蝦餡料實在,淋上特製的獨門醬汁,口味非常特別,多餘的醬汁可用麵包沾來吃,口感與之前比起別有一番風味;主菜是紅酒燉鴨+法式煎蛋,鴨肉非常嫩且以紅酒調味,把鴨肉的甜味完全引發出來,配上從來沒吃過這麼香甜酥脆的煎蛋,只能太讚嘆廚師手藝的精湛;主菜之後的沙拉,雖然不錯,但可能因口味不同,是今天唯一沒有讓大家發出嘖嘖聲的一道菜;最後壓軸的甜點法式吐司+新鮮草莓+巧克力霜淇淋+三種自製口味巧克力,吃完只有一個結論—Marvelous!! 實在太物超所值了,在台灣即使花兩倍的錢也吃不到這麼棒的法國料理,不辭千里的來找阿福,真是作的太對了!! 飯後還到附近的天然酒窖參觀,它是從一大片山壁下所挖鑿出來的,恰好形成一個天然的寒洞,且裡面充滿了酒香四溢的味道,特殊的地理環境加上佈滿陳年黴菌的牆壁,真是一趟不尋常的酒窖之旅,要不是已經吃的太飽,還真想開一瓶佳釀來喝呢!

       接著從昔儂開到翁傑花了一個半小時,到目的地時差點趕不上5點半的最後入場時間,這個城從外面看起來就像個銅牆鐵壁,頗有一夫當關萬夫莫敵的氣勢,進了城後發現今天恰巧遇上兒童夏令營,到處都是父母帶著小孩,熱鬧喧嘩,完全感受不到城堡雄偉屹立之感,且時間不足,只能草草參觀,不過登上城牆俯瞰此城時,覺得整個城市過於新穎,缺少了羅亞爾河畔那種悠閒的氣息。至於翁傑堡最具特色的就是它的17座灰白相間的巨型石塔了,原本這17座圓塔都有屋頂,在西元1585年宗教戰爭時,翁傑堡被新教的雨格諾教徒(Huguenot)佔領,當時的法王亨利三世下令拆除城堡,城主不想拆除但又不敢違抗命令,只好拖延拆除工程,先將屋頂削平,結果沒想到後來亨利三世被暗殺身亡,沒了屋頂的翁傑堡因此倖免於難。另外置於堡內堪稱法國第一的織錦畫「啟示錄」(Apocalypse)—描繪長鬚海蛇與天使間的戰爭,是安茹公爵路易一世(Louis I d’Anjou)委任巴黎工房所製作,由安昆.布傑(Hennequin de Bruges)所設計,費時4(1375-1378);全套畫作分為6個部分,每個部分都有1面引導圖和上下兩段的14面圖,每一面圖長103公尺、高4.5公尺,以紅色或藍色為底色,總計90面,現僅存76面,這些掛毯是這個城堡最值得一看的珍寶。

    看完翁傑堡,阿福就完成他的導遊使命,送他到火車站後,我們就順著高速公路前往今晚的棲宿地漢恩,為了怕抄近路而迷路,只得多繞了一大圈,到晚上9點才抵達IbisCheck-in完後,秀紋說她累得不想跟威元他們出去吃飯,我們倆只得在房間吃泡麵裹腹;結果他們跑去吃當地著名的可麗餅、煎餅和頻果酒,聽說還不錯吃。今天也許是因為法國總統大選,路上顯得很冷清,總之這兩天過的相當充實,實在很感謝阿福的款待,結論是法國的城堡之旅果然比德國的城堡好玩多了。

mengch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巴黎(Paris)—香博(Chambord)—杜爾(Tours)

       今天7點就爬起床,怕太晚到機場接威元,果不其然,早餐才吃到一半,電話就響了,趕快隨便吃吃,把行李從樓上拿下來check-out;今天坐櫃檯的男生不太會講英文,搞了半天才知道停車費只能付現,一天8€,還算合理,缺點就是不能刷卡。一路上很順的開到位於巴黎市中心東北方23公里的戴高樂機場(Aeroport Roissy-Charles de Gaulle),也看到了威元和上容,但繞了兩圈,還是不能靠近上車處,問了工作人員才知道,車子一定要開進停車場才能接到人,只好被坑個2.2€了事;終於順利接到了人,秀紋也可以改坐後座,再也不用被我碎碎念了,看她頗有如釋重負的感覺。結果在環城公路上小繞了一下,才順利找到A10公路,只得用飆車來節省回時間,在11點時終於到了香博堡(Chateau de Chambord),只是來時路似乎跟印象中有些出入,不過只要目的地對就好了。

    一到城堡果然觀光客頗多,也許是今天天氣特別好吧! 香堡的地理位置很突出,四周僅有它一座建築,當年法蘭西斯一世建造此堡,似乎也是為了美觀,雖有護城河,但城內連一座砲台也沒有,城堡內最著名的雙螺旋梯,是李奧納多.達文西所設計,讓兩個人可以在互看到對方的情況下各自上下樓梯,但是卻不會相遇。這座被稱為是「法蘭西斯瓦一世的華麗妄想(folie de grandeur)」的香博堡,是羅亞爾河流域最大的城堡,主要工程是在西元1518年到1545年間完成,他將原地點布洛瓦伯爵(Comte de Blois)的狩獵小屋削平後,這項法國文藝復興史上最浩大的工程於焉展開。香博堡共擁有440個房間、365個火爐、84座樓梯,另外在城堡的牆壁與天花板,處處都有代表法蘭西斯瓦一世的火蠑螈圖騰,多達八百多個。法蘭西斯一世對於城堡建築,有他獨特的品味;除了交替螺旋式樓梯,另一個特色就是寬闊的塔頂露臺,之前的城堡建造,大多有考量軍事防禦功能,罕見這種造型各異的突出高塔,而香博堡的塔頂露臺,正好成為國王及宮廷貴族觀賞庭園射禦競技的絕佳地點。

    離開香堡已是下午2點,肚子也餓了,就在路上找了間Quick,今天點的培根漢堡頗好吃,只可惜台灣沒有引進Quick。接下來順利的到了Tours找到了阿福(Toursi大概是全歐洲最好找的,交流道一下來直直開就會看到),把行李搬到他幫我們代訂的飯店,離他家相隔一條街,就近照顧;安頓完順便到他的小窩參觀一下,還遇到他的室友Kevin(澎湖技術學院的教授),趕緊趁著今天的好天氣,一路開車往香儂梭堡(Chateau de Chenonceau)前進。香儂梭堡是以優美的水中倒影,橫跨雪河(le Cher)的連續圓拱支撐的60公尺長廊,成為羅亞爾河流域最著名的「橋上之城」;此堡又稱「六女之堡」,皆因歷代女城主皆頗富盛名,且因其座落於河上,與其富女性氣質的庭園,常被引用作為明信片及風景圖片。

    香儂梭堡是在亨利二世(Henri II)和皇后凱瑟琳.梅迪奇(Catherine de Medicis)完婚後成為法國王宮的,但是亨利的情婦黛安娜.普瓦堤耶(Diane de Poitiers)才是香儂梭堡的第二位女主人(第一位女主人是城堡建造者勃依耶的妻子)。黛安娜是當時名盛一時的大美女,白裡透紅的肌膚,即使年過30,依然十分美艷,亨利對黛安娜的迷戀,使亨利的正室凱瑟琳備受冷落,但是黛安娜雖身為國王寵妾,確時常給予不受皇室歡迎的凱薩琳協助;他們三人微妙的三角關係,成為香儂梭堡最有名的故事,後人也穿鑿附會地解釋亨利的「H」和凱薩琳的「C」交叉出的字母,正好也有黛安娜的「D」。亨利二世因打獵意外過世後,忍耐多時的凱瑟琳毫不留情地將黛安娜逐出香儂梭,成為城堡的第三位女主人,並在原有的跨河長橋上蓋起長廊。來到香儂梭的第四位女主人是露意絲.洛林(Louise de Lorraine),他是凱瑟琳最疼愛的三兒媳,凱瑟琳將香儂梭堡贈與露意絲;在夫婿亨利三世(Herni III)被暗殺之後,她就穿著喪服在此黯然地度過餘生,並且將臥房漆成黑色,每個走進房間的人彷彿都可以感受到王妃的悲傷。18世紀,第五位女主人就是杜邦夫人(Louis Dupin),她對文學藝術及科學的喜愛,使香儂梭的沙龍十分熱鬧,盧梭、孟德斯鳩都曾是座上客。第六位女主人普魯茲夫人(Madame Pelouze),在19世紀重新整修香儂梭,並致力將城堡回復成黛安娜與凱瑟琳時期的原始面貌,今日所見的16世庭園和建築,便是在這個時候完成的。而今天還好有帶阿福來,不但省了許多認路及買票的問題,還意外ㄠ到學生特惠票,且免費得到一個解說員,真是一兼二顧,摸蛤仔兼洗褲!! 比起上次來時,這次似乎開放更多的房間提供參觀瀏覽,覺得參觀內容比上次來充實許多,果然私人經營修繕較佳,並且還有中文簡介,介紹還頗詳細呢!!

       在回家的途中路經超市,聽說是當地最便宜的連鎖市場,買了許多果汁,一罐1.5L100%柳橙汁只要0.73€,真是超便宜的!! 乾脆一次就抱了5罐,把一週的貨補齊。今天晚上阿福請我們去「Panda Restaurant」吃中國菜,生意超好,菜色超級豐盛,前菜就來了一份大春捲和一碗公的酸辣湯,更別提主菜了,而且因老闆是台灣來的,還免費招待兩瓶紅酒,看來阿福真夠力,在異鄉也吃的很開;而他的室友—Kevin,人相當幽默風趣,為晚餐多增添了不少樂趣,最後這餐還讓阿福招待,真不好意思,只好等他回台灣再還了。今天大概是來歐9天來最輕鬆的一天,路走的少,又不用找路,要是天天都這樣多好!!

mengch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巴黎(Paris)—凡爾賽(Versailles)—巴黎(Paris)

        由於昨天玩的太晚太累,今天出門的較晚,結果一出門就遇上大塞車,開了一個多小時才到凡爾賽宮(Chateau de Versailles),停好車一走進門,哇!! 大排長龍,一直排到下午1點才買到門票,整整排了一個小時,實在是太多人了。但在前庭排隊,剛好可以好好看看整個宏偉的建築,從鑲著金色國王徽記的宮門正對著寬廣的巴黎大道(Avenue de Paris,是當年連接巴黎與凡爾賽宮的馬車道),門外是佔地8.5公頃的宮殿廣場(Place de Armes),左右兩旁的皇室馬廄,當年停有2500匹馬和200輛馬車。在排隊所在處的前庭內,接連有三座內院,首先是內閣廣場(Cour des Ministres),廣場兩旁側翼建築是當年內閣大臣、高級官員的辦公室;第二座內院是皇家中庭(Cour Royale),和內閣廣場之間隔著一座青銅的路易十四雕像,只有皇室成員才有權坐著馬車進入這座內院,皇家中庭的兩側建築,右側連接著接待室,左側則是皇后階梯,連接著皇室寢宮;再往裡走便是大理石中庭(Cour de Marbre)。這位於巴黎西南郊24公里處的凡爾賽宮,是全歐洲最壯觀的園林宮殿,其建立代表著法國國力和王權發展的極致;1668年「太陽王」路易十四以路易十三的狩獵小屋為基礎,勒渥(L. Le Vau)首建的部分後擴建為庭園,1678年蒙莎(Jules Hardouin-Mansart)增添南北翼建築與鏡廳,1770年路易十五增建歌劇廳,勒諾特(A. Le Notre)擴建花園,並以廣闊水景與起伏地勢使對稱單調的地景佈局有所變化。

    進入主建築物內部,首先是王室禮拜堂(Chapelle Royale),是由皇家首席建築師寇特(Robert de Cotte)1710年完成,室內飾以柯林新式柱列、白色大理石、金箔及巴洛克風格的壁畫,路易十六和瑪麗安東妮的婚禮便是在這舉行。接著進入的是國務翼樓(Grand Appartment),其屬於皇宮北翼的建築,每間大廳都以一個希臘羅馬神話人物命名,並有以此神話為主題的壁畫,當年分別為喝酒廳、撞球廳、音樂會廳、遊戲間等用途,內部的雕像及壁畫都值得一看。接下來就是此行的大重點鏡廳(Galerie des Glaces),長75公尺、寬10公尺、高12公尺的鏡廳是整座皇宮最大也最知名的房間,1919年凡爾賽合約在此簽訂,而結束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內部主要以大理石、鏡子和金色雕像為飾,這裡是宮中舉行大型活動和慶祝宴會的場所,整座大廳一面是17扇大窗,另一面是17面大鏡子,使得廳內極寬敞和光亮,加上24座金光閃閃的大燭臺和20座水晶吊燈,在在顯示王室的強盛富有。最後的皇后翼樓(Appartment de la Reine)只包含皇宮南翼的四個廳皇后寢宮、貴族廳、侍衛廳和起居廳,當年的皇后寢宮是為路易十四第一任皇后Marie Therese而建,其後歷代皇后在此產下19位子女,路易十五也是在這的寢宮出生。這次買的票能參觀的景點就到此為止,美中不足的是遊客實在太多了,到處都是人擠人,整個行程花不到半個小時就逛完,鏡廳氣派依舊,但其他房間比起上次來的時候,也許是因為人潮擁擠,感覺上狹小許多。

    秀紋本來想直接趕回羅浮宮,但想想大老遠來這裡一趟,我還是硬把她拖進花園繞繞,但現在竟然還得多花3€才能進得去,這是什麼搶錢的國家!! 且原本是看到外面排廁所的人大排長龍,還想說進去花園排起來較快呢! 這座花園佔地815公頃,從宮殿到花園盡頭長950公尺,整座花園以嚴謹幾何線條排列栽種的林木、筆直的河渠、高大的噴泉塑像為主軸,是典型法式花園格局,代表法式園林藝術的最高境界。皇宮面向廣闊的庭園,宮殿前兩座長方八角形大水鏡,四周雕像圍繞,宮殿兩旁則是花圃綠地,燦爛的米梯季節性圖案花圃(Le Parterre du Midi),一年四季繁花似錦。花園正中央通往阿波羅噴泉(Bassin d’Apollon)的皇家車道(Allee Royale),是一片寬廣的草坪,又稱「綠地毯」(Tapis Vert),兩旁行道樹、雕像林立;位於皇家車道盡頭的阿波羅噴泉,是凡爾賽宮花園裡最壯觀的噴泉,池中央巨大的雕像,表現出阿波羅駕著馬車,在一群海怪鐘昂然而起,將陽光帶到世間的生動景象。不過坦白說句老實話,沒有會噴水的噴水池(看噴水還要另外加錢)之凡爾賽宮,實在只有大而已,大概所謂的法式庭園都是如此吧! 還是荷蘭的花園較對我的胃口。

    出了庭園,覺得還是皇宮的正面較有氣勢,方有君臨天下的感覺,看著正中央的路易十四,當年想必威風八面,睥睨一切。而這時為了省下一小時的停車費,我以跑百米的速度,一路衝回停車場,但還是功虧一簣,只得多花2€停車費。等回到羅浮宮時已是下午3點鐘了,沒想到這麼晚竟然還得排隊(巴黎實在是太多人了,不管是在路上還是在觀光景點,真是完全不輸給臺北);進了羅浮宮,趕緊拉著秀紋先把羅浮鎮館三寶「米羅的維納斯」 (Venus de Milo)、羅德島的「勝利女神」(Winged Victory of Samothrace)及達文西的「蒙娜麗莎的微笑」(Mona Lisa),迅速瀏覽完畢。米羅的維納斯是古希臘雕塑的極品,202公分高的石像,是西元前2世紀的作品,1820年在米羅島被一名農夫所發現;維納斯雕像由兩塊大理石組成,在左腰部連接,平滑性感的上半身與下半部粗糙不規則的衣著形成明顯對比;正面看來,維納斯以右腳為中心,左腿略微擡起,肩部的擺動方向,加上全身一致的螺旋型式,呈現靜中有動的平衡美感,因而成為女性美的永恆典範。勝利女神大約完成於西元前190年左右,1883年在Samothrace出土,一般相信雙翼勝利女神是為了紀念羅德島海戰勝利而創作,其龐大雄健的雙翼屹立在凶險的海面上,浪花撲打濕她的袍子,使袍子緊緊貼在胸前和雙腿上,背後隨風飛揚,充分展現戰役的壯烈和勝利的英勇。蒙娜麗莎的微笑文藝復興全才達文西所畫的蒙娜麗莎是佛羅倫斯的富豪夫人,在其高超的繪畫技巧下,表露出優雅的面容和神秘的微笑,雙手交錯平擺,充滿溫柔、平衡的精神和大方的體態;蒙納麗莎最吸引人的地方除了文藝復興時期的女性美之外,還有背後渲染的山巒、空氣和水,使人的輪廓溶解在光影中,經由相互影響的元素,成就永恆的微笑;最神奇的就是不管從哪個角度看過去,蒙娜麗莎都會對著你微笑。

    但因為今天只開到5點半(難怪3點以後入場票價少3.25€),只得邊走邊跑的逛了大半個羅浮宮,把大部分的重點看完,真累!! 不過雖然已是第四次來,似乎每次皆有新的進步,不論是展示的會場、空間的擺設以及繪畫、雕塑的質與量,真不愧是世界第一的博物館,只可惜今天耽誤了太多的交通與排隊時間,只能匆匆瞥過。出來後,陪秀紋逛了免稅店和羅浮宮下的精品地下商圈,買了一些化妝品就趕緊回家,晚餐就到旅館隔壁的中國餐館打牙祭(Lu Lu推薦),東西還不錯吃,就是稍微貴了些,兩盤炒飯+四盤菜+兩球冰淇淋要價35€,不禁開始有點懷念起台灣的物價來了。

mengch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巴黎(Paris)

       看到一早陰雨綿綿的天氣,當下決定改去巴黎迪士尼樂園(Disneyland Paris),今天一反常態,路上指標清楚,完全沒走錯路,直接就開到了停車場,這時也已11點了;在快接近主題公園時,遠遠的就看到了童話般的迪士尼的飯店和設備完善的附屬設施,看看人家,連香港都要在2005年蓋好Disneyland,想想台灣的月眉遊樂區,當初拒絕華納集團來台開發,結果現在搞成這個樣子,官商勾結真是誤國啊!! 由於五月之開園時間為10點,且根據過去經驗,本想說園裡早已人滿為患,沒想到買完票後,先衝去Space Mountain時,竟完全不用排隊,隨到隨上車,真是太誇張了!! 玩了七次迪士尼,第一次發生這種事,趕快在玩完後,迅速攻略Star TourThunder MountainIndiana Jones,玩完時看看手錶發現才不過12點半,真是破紀錄的超短時間,而這時肚子也開始咕嚕咕嚕叫,買了兩片魚片+薯條+大杯可樂,竟要價9.65,真是不改迪士尼坑人的本事,但就是有無數的觀光客願意上勾,這就是它的魅力吧!! 不過值得一提的就是巴黎迪士尼倒是全系列中門票收費最便宜的。

    這次玩的遊樂項目,大部分以前已玩過,唯二第一次玩的是旋轉木馬和白雪公主,不過迪士尼的遊樂設施總是不會讓人玩膩,這就是用心經營和精緻的設計能使人一來再來,不然我也不會來這麼多次。今天可能因為天氣不好,遊客並沒有非常多,沒想到排最久隊的竟然是最後玩的彼得潘和小飛象,共花了兩個小時才排到,玩完時也已晚上8點了,剛好是關門時間,可惜的是只有78月才有夜間煙火表演及遊行,秀紋只得緣慳一面。晚餐就到旁邊的Village買了麥當勞(真是人山人海),在湖邊坐著吃完到9點才上路,等回到家時已是晚上10點了。

    今天印象比較深刻的就屬看人家吹製玻璃,利用不同的工具瞬間捏出一隻隻可愛的米老鼠,簡直是神乎奇技! 另外,Indiana Jones也不錯玩,因為上次從頭到尾都閉著眼睛,今天才知道原來它的Ride是倒著走的。對了!! 表演秀及花車遊行也很不錯,就醬子啦……

mengch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布魯塞爾(Brussels)—滑鐵盧(Waterloo)—巴黎(Paris)

        今天起個大早開車前往巴黎,路上經過滑鐵盧古戰場,車才剛停好,竟然就開始下起大雨來,但還是得冒著寒風往山上爬;到達Lion Hill的石獅之階梯大約有兩百階,頂著狂風暴雨爬起來實在不太輕鬆,登頂時兩人早已上氣不接下氣了。但登高望遠,視野非常寬闊,舉目所及盡是一大片連綿不絕豪無遮掩的平原,在此緬懷兩百年前景況,可想像當時戰役的慘烈,只是一將功名萬古枯,此役戰敗,叱吒風雲的拿破崙只得終身流放,令人不勝唏噓。

    在開往巴黎的路上,天氣開始放晴,鄉村田野的景色,襯著藍天白雲,清翠高大的樹木,遍開的黃色油菜花,零星散佈的綿羊,構成一幅絕美的風景畫,令人心曠神怡,難怪無法忘懷這種在歐洲開車馳騁的快感。路上順便小試車子的性能,油門踩底發現開到180km/hr就上不去,可是引擎的轉數卻只有四千多轉,似乎還有更快的空間,不知以後是否還有機會再測試一下? 順道還加了油,發現這台車吃起油來不像1800cc,倒像是3000cc的車子。

    進了巴黎,竟下錯交流道,歷經千辛萬苦,好不容易才找到Lux Hotel,接待的年輕人英文不太好,把老闆娘找出來才搞定了住宿和停車問題,順便取消4號、5號兩天的訂房;但就在這個空檔,竟被後面的老外搶走停車場的車位,虧秀紋辛苦的停好車,我還把車開走,最後繞來繞去都找不到車位,只得把車直接開去市中心,晚上才能回家停車,這下坐地鐵的如意算盤只能打消了。想說今天乾脆先去羅浮宮(Palais du Louvre),結果路上碰到五一勞動節,到處有遊行及交通管制,繞了半天才終於抵達;還去記憶中的麥當勞吃完午餐,就在兩人準備好好的給它逛一整個下午時,沒想到羅浮宮美術館(Musee du Louvre)今天竟然不營業,更扯的是連杜樂麗花園(Jardin des Tuileries)都關門,這什麼法國人啊!!

       羅浮宮大概可分為三個主體,最東邊也是現存最古老的部分,稱為方形中庭(Cour Carree);中間以玻璃金字塔為中心的廣場,則稱拿破崙中庭(Cour Napoleon);西邊以騎兵凱旋門(Arc de Triomphe du Carrousel)和花園為主的是騎兵廣場(Place du Carrousel)。至於羅浮宮的由來,是西元1190年法王菲力浦宮奧古斯都(Philippe Auguste)為保衛當時的繁華地區左岸,免受維京人的擄掠,建立一座有高塔及圍牆的防禦城堡;至1360年時查理五世將此改為皇室住所,正式開啟羅浮宮的輝煌歷史,建築師皮爾(Pierre Lescot)15世紀鐘為羅浮宮設計的門面,就是巴黎第一個文藝復興式建築;之後16世紀的法蘭西斯一世和亨利四世,17世紀的路易十三、路易十四都擴建過羅浮宮,直到1682年路易十四遷居到凡爾賽宮為止,羅浮宮在改朝換代的洗禮下,累積了許多藝術品;1793年路易十六上斷頭台,革命政府抓住這個新共和政體創造的機會,將皇室收藏品充公,羅浮宮從此由皇宮變為公共美術館; 法國大革命後,拿破崙一世及三世在羅浮宮辦公,故再興工程,至此確立了羅浮宮四邊型的大致格局,1871年巴黎公社暴動事件,杜樂麗宮被燒毀後僅剩下花園,政府決定不再重建,羅浮宮就變成現在的ㄇ字型。

    既然要來的景點都沒開,只好沿著羅浮宮往香榭里榭大道(Avenue des Champs-Elysees)前進,但在離開之前,還是趁天氣好先跟廣場上的玻璃金字塔與騎兵凱旋門(Arc de Triomphe du Carrousel)照張像,以防萬一。騎兵凱旋門俗稱小凱旋門,是拿破崙在18061808年之間所建,本來是杜樂麗宮的主要入口,然而法國大革命期間火燒杜樂麗宮,殘留遺跡就是杜樂利花園和小凱旋門;整個小凱旋門流露強烈羅馬風格,與戴高樂廣場上的凱尋門一樣都是以拿破崙盛世和戰爭為主要題材。粉紅色的玫瑰大理石上刻畫拿破崙的強盛軍隊,拱門上的四匹青銅戰馬原是拿破崙從威尼斯擄得的戰利品,正品已經在1815年歸還,現在拱門上的是複製品,青銅戰馬旁是鍍金的和平和勝利女神。小凱旋門為一個三重拱門,中央一個拱門較大,看起來不雄壯但很美,兩側分別是八根科林斯石柱,門前門後有六個浮雕,門楣正中是八個拿破崙時代的士兵,門的最高處有八匹奔跑的駿馬,中央是拿破崙的雕像,這些都是後來加上去的;不過可惜的是,小凱旋門上的八匹奔馬,原是拿破崙擄自威尼斯的戰利品,現在所見的已是仿製品了,真品已永遠收藏起來了,但真品真正的主人卻是君士坦丁堡人,威尼斯從十字軍東征的軍人那兒弄來。

    經過協和廣場(Place de la Concorde)時,這才發現原來那根柱子是從埃及運來的,來了四次巴黎,總算有點長進。這座歐洲最美、最富歷史的廣場之一佔地84000平方公尺,原本只是賽納河(la Seine)畔的一片沼澤地,1755-1775間闢建成路易十五廣場,路易十五敕命卡布裏葉(Jacques-Anger Gabriel)設計廣場以便放置他的銅像;但20年不到,雕像就被斷頭台所取代,這裡被更名為革命廣場。1873年路易十六上了斷頭台,隨後處決的1300多人中包括了瑪麗皇后、巴依夫人(Mme du Barry)、刺殺革命領袖馬哈的蔻德(C.Corday)及革命領袖但敦和羅伯斯比;1794年恐怖政治時期結束後,此地更名為協和廣場。現在廣場上有兩座噴泉,係仿自羅馬聖彼得廣場的噴泉,八座代表法國八座大成的雕塑,分別由四位設計師設計;廣場正中央最引人注目的方尖碑(Obelisque)是來自埃及盧克索(Luxor)戴比斯神殿(Thebes)前兩座方尖碑之一,乃1829年埃及國王阿理想藉這份大禮獲得法國國王查理十世的支援而贈送的,可是因為運送技術的關係,直到1833年才運到巴黎,這座刻滿古埃及文的方尖碑,長23公尺,重達220公噸,已有超過3300年的歷史,碑文主要是描述拉美西斯二世、三世的功績。 

       走了大約4公里的路,終於看到Louis Vouton的旗艦店,可惜今天沒開,無緣一賭這服裝界的聖殿;就在這時天空又開始下起雨來,難道不可以一整天放晴嗎?? 先到麗都(Lido)訂好下星期一的票,算起來一個人要價90€,還真的蠻貴的! 不過聽說自從紅磨坊上映後,現在一票難求,真是時勢造英雄,但個人還是覺得麗都較好看。既然下雨,乾脆找家店喝下午茶,本想到拉朵蕾(Laduree)—這家號稱香榭裏榭大道上最美的咖啡館,到了門口看了菜單,發現吃個鬆餅+咖啡,兩個人要超過20,乾脆把錢省起來改去Quick吃晚餐,大鱈魚堡餐+霜淇淋才7但比起台灣,法國還真是個燒錢的國家。

    吃完晚餐,雨也停了,再往加尼葉歌劇院(Opera de Garnier)方向走去,路上經過位於巴黎八條主要大道交會處的瑪德蓮廣場(Place de la Madeleine)上的瑪德蓮教堂(La Madeleine)1764年這座希臘神殿式建築即已落成,但直到1845年才為教堂之用,教堂正面由數十根高達30公尺的希臘柯林斯式石柱支撐,長方形教堂長108公尺、寬43公尺,呈現出相當對稱和諧的古典美,高大厚重的浮雕青銅大門上雕繪的是聖經「十戒」的故事,這座教堂是巴黎最知名的歷史建築之一。拍完照後往歌劇院的路上,高級精品店陳列兩旁,無奈遇上假日,還是只能做window shopping,頗為可惜。接著在歌劇院前面佇足欣賞,這棟華麗建築是加尼葉(Charles Garnier)為拿破崙三世設計的,1862年破土,普法戰爭期間與1871年動亂時停工,直到1875年才落成;其混合了從古典到巴洛克式的建築風格,自1875年起即成為第二帝國富裕的象徵;歌劇院的大銅頂有千噸重,拱門守著入口,煞是氣派。

    拍完照後,算算這時也走了大約十公里的路,實在是蠻累的,就此決定打道回府;沒想到回家的路上,又遇上交通管制,繞路的結果是迷路,還開到賽納河的左岸去,又多花了一倍的時間才辛苦的回到旅館,終於有那狹窄難停的車位,還好不是我家的Volvo 960Camry 3.0,否則還真不知怎麼辦。晚上洗澡時發現旅館的浴室實在有夠袖珍,轉個身就撞來撞去,不過念在房價只有前幾天的1/2,也就沒什麼好抱怨。明天的計劃是要去凡爾賽或迪士尼,就只能看天氣決定了,拜託老天爺出個太陽吧!!

mengch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布魯塞爾(Brussels)

今天早餐為單人份而非自助式,端來時籃子內只有麵包,本來頗不悅,沒想到好吃極了香、酥、脆!! 不但口感棒,沾果醬及起司更好吃,比利時果然是個美食國家。一出門,果然又是一個陰雨天,第一站先到聖米歇爾大教堂參觀,其為比利時最重要的教堂,兩座高塔表現出十足的法國風;教堂始建於1226年,一直到17世紀才完工,因此整座教堂的結構是在不同時期修建而成的,譬如內部的聖壇是13世紀完工,而正廳是14世紀的傑作。教堂內部氣勢磅礡,其彩繪玻璃更是參觀重點,這些精緻美麗的玻璃大多為16世紀的產物,藝廊另有幾幅頗負盛名的畫作「最後的審判」、「聖奠」、「亞當與夏娃」等,都很值得一看。

接著前往建於1783年,於1830年改成國會所在地的國會大樓(Palais de la Nation)外面拍照;而對面的盧森堡公園(Parc de Bruxelles)17世紀時布魯塞爾人為了要提昇自己的地位,能夠與巴黎、倫敦和維也納達到相同水準,所興建作為社交的場所;公園內的噴泉水柱相當壯觀,但內部造景則乏善可陳,還不如我家隔壁的大安森林公園。而位在公園另一面14世紀建築風格的皇宮(Palais Royal)就很氣派了,這裡曾經是荷蘭與比利時國王的居住地,中世紀時是宮廷所在地,可惜只有夏季才開放入內參觀。在往前走到皇家廣場(Place Royale),其為典型的18世紀廣場,具有路易十四時期的風格,當時的建築特色是左右對稱,廣場中央有國王Bouillon的雕像。而廣場旁就是皇家古典現代美術館(Musee d’Art Ancien et Moderne),其為布魯塞爾首要的美術館,其中重要的藝術收藏品大多來自法國革命時的政府充公品與法國政府委託之藝術品,門票頗便宜(5);入內後展示空間挑高明亮,遊覽的品質可名列世界前幾名,只可惜比利時國力較弱,所展出的畫作及雕塑以本國作品為多,畫家較無名氣,相較於荷蘭國家博物館,明顯遜色多了。印象較深刻的有魯本斯(Peter Paul Rubens)的「The Ascent to Calvary」、Jacques-Louis David的「The Death of Marat」等;倒是現代美術館部分,頂樓可遠眺蒙德愛花園(Mont des Arts garden)及市政府建築,相當漂亮;另值得一題為此區從地下八層至地上四層,當逛至最底層,還有附座椅的電梯把人送回主樓層,相當貼心的設計。

        離開美術館再循著前行至莎布崙聖母院(Eglise Notre-Dame du Sablon),是一個美麗的火焰式哥德式教堂,其建於1348年,直到1550年才大致完工;但不論規模與景觀皆比不上聖米歇爾大教堂,裡面的彩繪玻璃相當美麗,倒很值得一看,只可惜有一半的教堂正在整修,無緣得窺全貌。教堂對面的小莎布崙廣場(Place du Petit Sablon),是個精緻可愛的小公園,栽種著不同顏色的花朵,陪襯著中央的水池,十分可愛,廣場周圍還豎立著比利時著名歷史人物的雕像,包括反抗西班牙總督而被處死的Egmont伯爵等。再經過堪稱是布魯塞爾最優雅的大莎布崙廣場(Place du Grand Sablon),此地有許多的古董商店、餐廳和咖啡店。繼續往前走來到市標尿尿小童(Manneken Pis),果然聚集著許多的觀光客爭相和小童合照,今天難得地有穿上衣服,只可惜秀紋此時只想吃飯,只好匆匆一瞥。穿過大廣場找到一家簡餐店,點了比利時招牌菜淡菜+薯條和蔬菜千層麵+500c.c啤酒,好吃、好喝又不貴,只要27.8,但服務生竟不找零(早知道就點1000c.c來喝),但看在菜色及味道都不錯,就原諒他唄!據說比利時人光淡菜的做法就多達上百種,真不愧是他們的國菜。

       酒足飯飽後,先到隔壁的「Galler」買巧克力,單點三種口味各2個才1.78,以其味道相當的價廉物美,比利時的手工巧克力果然名符其實。在前往市政廳(Hotel de Ville)時,沒想到已過了參觀時間,只好悻悻然離開,都是貪吃惹的禍;這棟廣場上最引人注目的哥德式建築物,同時也是比利時境內保存最好的國家建築,它的美麗不僅在於雕刻精細的外觀,還有高90公尺雄偉壯觀的鐘塔。這個建築分別由兩位建築師在不同時期所建造,左翼是一位名為傑克的建築師在1042年的傑作,右翼則為一不知名的建築師在1444年所設計的;市政廳的一樓建有一條17個拱孔的迴廊,鐘塔的底部有一個拱型大門,門上方的壁面雕有象徵正義、賢明、和平、法律和力量的雕像;自大門進入後可抵達市政廳的中庭,庭內設有兩個小型的噴泉和花園,另外在鐘塔頂部立有一個聖米歇爾征服巨龍的鑲金雕像。

既然進不去,這時只好到對門的國王之家參觀,外觀不錯,但內部乏善可陳,只有尿尿小童的服裝博物館值得一看。國王之家最初興建於13世紀,是一座完全以木頭所打造的建築,當時是拿來作為市府的麵包屋;在歷經數個世紀期間,它也曾作為國家監獄,同時也是兩位伯爵度過最後一夜之處,他們在西元1568年在大廣場被送上絞刑台,在石柱的台基上還刻有當時比利時領主被處死的過程。爾後,布哈邦公爵在此設立稅務局,也因此成為公爵之家,當他成為西班牙國王後,這裡便理所當然的成為國王之家,儘管這裡從未有國王居住過;法國大革命後,這裡又成為人民皇宮,西元1873年起國王之家從新修建成具有新哥德式風格的建築,如今內部是布魯塞爾市立博物館。廣場上另一棟引人注意的建築就是哈布邦公爵之家(Residence of the Dukes of Brabant)了,此於西元1698年完工,後於1882年時整修;這些房舍是由交易所、山丘、風車以及居所組成,哈布邦公爵之家分別代表著制革業、磨坊業、煤炭業、雕塑業和採石業行會。之所以稱為哈布邦公爵之家,是因該建築的立面裝飾有哈布邦公爵們的半身雕像,建築上方有著花瓶式的欄杆頭冠,三角楣飾則雕有繁榮之意的雕刻,整體帶有義大利王宮風格。總而言之,廣場上的建築還是以前述三棟最具特色且壯麗,但環繞其旁的建築物也發揮綠葉襯紅花的效果,難怪大廣場可成為世界文化遺產。

接著我們又跑到廣場邊的「Godiva」買巧克力,果然是號稱巧克力界勞斯萊斯的貴族品牌,包裝精美、送禮自用兩相宜,免不了又挑些自吃及送人,不過價錢大概是「Galler」的兩倍,至此皇家四大品牌也吃過一半了。接下來到聖胡伯購物商場,其建於1847年,號稱為歐洲最美麗的購物商場,商場分為三部份,包括皇后商場(Galerie de la Reine)、國王商場(Galerie du Roi)和王子商場(Galerie des Princes);但由於數天的疲累,草草逛完就回休息了,個人還是覺得米蘭的購物商場比較漂亮且較高級。

回到家時才6點半,今天終於可早點睡,準備明天一早直奔巴黎。逛了一天半,對比利時這個國家留下最大的印象竟然是食物,景觀及建築反而覺得比不上荷蘭,不過也算到此一遊了。倒是這幾天的天氣非常奇怪,怎麼都是早上下雨,下午陰天,到傍晚開始出大太陽,難道以後都得要下午才出門嗎??

mengch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 3